趣味拼音教案
【篇一:趣味拼音教学
初探拼音趣味教学
摘要: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由于汉语拼音抽象而枯燥,教育对象年龄尚幼,要想收到优质的汉语拼音教学效果,需实施趣味教学。教师可自制教具,开发直观性教学,把抽象的汉语拼音生动直观的呈现出来,使学生充满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师还可通过儿歌、故事等儿童喜爱的文学形式学习汉语拼音;另外,还可以开展大量游戏活动,游戏是一种儿童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儿童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汉语拼音,势必事半功倍。总之,教师要积极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快乐学拼音。
关键词:汉语拼音 趣味教学兴趣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
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的新生, 就要从幼儿比较自由的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学习转入小学以多门学科知识和各种能力培养为主的学习,并且最先要学的是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理解能力差,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记忆全靠死记硬背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 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如何把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收到优质的汉语拼音教学效果呢?《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刚开学的时候,重点开发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以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活跃的学习课堂气氛。让儿童在不拘一格的环境中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地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难关。
一、自制教具,开发直观性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汉语拼音具有抽象性,学习起来难免枯燥,加上教学进度安排紧促,一般汉语拼音教学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所以汉语拼音学习的过程往往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的,学
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来掌握汉语拼音。近年来,学校配套了一些点读类的电化教学设备,但是可操作性和互动性都对教学有很大的制约。教师站在教学第一线,熟悉教材,了解教学实际,如果能动手自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具,把抽象的汉语拼音生动直观的呈现出来,学生眼前一亮,充满学习的兴趣,势必事半功倍。
1、自制图片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教具制作方法,主要用于初次学习新声母,新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可以制作拼音卡片,也可以画上生动有趣的图画,来导入新学的拼音字母。儿童通过图画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感觉拼音不再那么抽象了,就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单韵母a,许多儿童对其发音老不到位,教师用发音规则进行说教,效果不明显。 教师可帮助学生利用把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来掌握:当你感冒去医院看病,医生为你检查扁桃体时让你张大嘴巴发音,这就是a的 读音。(如图一)学生凭借图画并联系自己看病的情景,很快克服了发音不到位的困难。又例如在教学声母x时,借助画有西瓜的图片,可让学生读准音,大西瓜,x x x。 读准音以后,要让学生记住形,先观察切西瓜图画(如图二),口诵儿歌“大西瓜用刀切,一个大叉x x x 。”
2、自制活动教具
自制活动教具主要用于较难掌握的拼读过程。把拼读过程以活动教具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呆板的说教“活”起来,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以达到掌握拼读汉语拼音的目的。这类教具形式自由多样,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做到随机应变。
例一、在教学b—a—ba时,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声母、韵母相拼,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准备两个大小适当的纸盒,在纸盒上分别写上b、a。教学时,先出示b、再出示a,两盒相撞,表示声母b和韵母a相拼,得出ba这个音节。这样的演示方法简单、有趣,具有直观性,学生一目了然,对声韵相拼不再感到陌生、枯燥。
声母表图片
例二、为了训练学生直呼两拼音节的速度,教师可自制一个“拼音转盘”。制作拼音转盘的方法是灵活多便的。例如先剪一张长方形的纸板,在上挖两个洞,在纸板的反面钉上两个圆形纸板,分别写上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练习直呼时,教师转动两个纸盘,声韵随机组合,学生练习快速直呼。如要带声调训练,可在韵母窗口上方再挖一个小窗口,在纸板的反面再钉上一个小转盘,写上四声即可。这个拼音转盘制作简单,可反复使用,效果也很好(如图
三)。
二、创编故事儿歌,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激发学习兴趣
故事、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儿歌的节奏感和故事的情节性,能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形成深刻的记忆,快速而长久的存留记忆痕迹。
  例二、23个声母,有的外形很相似,对于分辨能力较差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容易弄混,把学生熟知的事物编入声母儿歌,使抽象思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如:
听广播b b b爬山坡p p p两个门洞m m m一根拐棍f f f
左下半圆 d d d鱼儿跃起t t t一个门洞n n n一根小棍l l l
小鸽子g g g小蝌蚪k k k一把椅子h h h一只母鸡j j j
七个气球q q q切西瓜x x x象个2字z z z小刺猬c c c
小蚕吐丝s s s织毛衣zh zh zh吃东西ch ch ch
石头狮子sh sh sh一轮红日r r r一个树杈y y y一只乌鸦w w w
三、创设游戏情境,营造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游戏是一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是十分贪玩好动的。在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做做知识性游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
1、动手练习
教师让学生准备好23个声母和6个单韵母,以及四个声调和一个小圆点(摆整体认读音节和轻声时用)。由教师读出一个声母或韵母,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而后快速地出对应的声韵母,摆放在书桌上,并摆放好声调。摆放音节的练习要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先练习拼单韵母,,然后再练习拼复韵母,再练习拼两拼音节,最后练习拼较难的三拼音节。
在进行摆放音节练习时,可以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也可以指名到磁性黑板上进行摆放表演或比赛。
摆放音节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拼音知识,更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手能力,是一项十分实用有效的综合性教学手段。
2、结合游戏、娱乐进行拼音教学
a、游戏“朋友”是低年级教学最常见的游戏。不过这个朋友的游戏可以不少名堂。可以复韵母朋友(如:an 一个学生拿a,另一个学生拿n),可以整体认读音节朋友,也可以两拼、三拼音节朋友,还可以图文朋友(如:铅笔,一人拿图片,另一人拿相对的拼音词语名称)。形式多样,灵活实用。
b、游戏“摘苹果”  教师做好教具一棵苹果树,结满苹果,在“苹果”后面写上音节,进行拼读比赛。
c、游戏“鸽子送信”教师做好教具若干封信和邮筒,学生带好鸽子头饰,拼读信封上的音节,拼读正确的投进邮筒,进行比赛。
3、设计实践活动,巩固拼音
在拼音全部教授完之后,可以试着用拼音来进行组词、造句的练习。可每周布置作业“给老师的信”,要学生对老师说一句话,用拼音写下来。这样的练习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但可以巩固、运用拼音,如果开展得好,今后还可以成为老师与学生互相勾通沟通的重要渠道。 拼音教学是一个基础内容,拼音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虽然其内容枯燥乏味,但只要积极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条件,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掌握汉语拼音乃必然。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室主编的〈〈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7年11月第1版,1996年3月第9次印刷。
2、丁祖荫主编的〈〈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6年2月第1版,1996年3月第11次印刷。
  浅谈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趣味性
汉语拼音是帮助小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最基础的语言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如何将这些相对抽象、枯燥的符号,化为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呢?这就要讲究一个“趣”字。“趣”,顾名思义,兴趣、趣味也。乌申斯基说得好:没有任何兴趣,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持久的。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时,应该如何去发掘并创设其中的趣味性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1、彩鲜艳明快,强烈的视觉刺激能够引起学生视神经中枢的兴奋,在一定程度上能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
2、图画音形兼备,教会学生读、写和有效记忆。
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图画将一个个枯燥无味的拼音符号极富趣味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轻而易举地教会了学生读、写、记忆。如教学声母“k”时,学生一看图,首先传给他的第一感觉便是:“图上画了几只蝌蚪”,于是声母“k”的发音便油然而出,一学而会。再指导学生仔细看图,不难看出,两只蝌蚪与一根水草组成的图形就是“k”的字形。另外借助多媒体,效果
就会更佳:清澈的湖水里长着几根长长的碧绿的水草,从远处游来了一只黑灰的小蝌蚪,左斜着停靠在水草旁,不一会儿又来了一只,右斜着停靠在这根水草旁,此时能极快地借助“蝌”读出“k”的音。并以同样的动画方式出现几组相同的图形,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地记住了“k”的形。再加上教师或多媒体在四线三格中的范写,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读、写,又很乐意地将“k”记住,还有效地达到了正确书写的教学目的。整个过程费时少,见效快,这都得益于课本编者精心编排的各式彩图,他们甚至连每一页的页码标示都没有忽视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