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5黄河
教学目标
课题
黄河颂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朗读、好模仿,表演欲望也很强烈。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在语音、语调、停顿、重音、语速的处理上更胜一筹;还要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指导,与学生一起边读边品析、揣摩语言,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2.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祖国屈辱的历史已远。要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通过各种方式朗读,反复体味诗歌中澎湃激昂的爱国热情。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感悟。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学习通过多种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学会理解诗歌的内容或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课前准备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代表作有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等。
写作背景
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刻画出气势宏大的黄河形象,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读准字音
diān  湃(pénɡ)    lán  流(zhuó)
转(黄河的诗歌wǎn    zhù)      障(pínɡ)  育(bǔ)
长(zī)
辨清字形
障(zhànɡ)屏障          澜(lán)狂澜
嶂(zhànɡ)重峦叠嶂      斓(lán)斑斓
理解词语
【气魄】 气势。
【巅】 山顶。
【澎湃】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摇篮】 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体魄】 体格和精力。
【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 喂养。比喻培养。
【滋长】 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新课展开
【朗读诗歌,揣摩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内容,揣摩诗歌的情感。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欣赏中国中央乐团《黄河大合唱》第二部分《黄河颂》的声乐视频。
⑴用一个词语分享观看视频的感受,并简述理由。
⑵说出视频《黄河颂》的表现形式,并概括内容:
朗诵+演唱
出课文对应部分内容:朗诵词+歌词
朗诵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歌词:首先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接着直抒胸臆,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着中华民族,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2.自由朗读课文,用学习过的符号法进行标注,力图将对听读后的感受用朗诵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小组交流。
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1.出统领全诗思想感情的文眼——题目中的“颂”字,朗诵词中的“赞歌”,即全诗的感情基调为“赞颂”。
⑴圈点批注:全诗赞颂了黄河哪些方面?如何赞颂?
方法学习:以课本旁的批注作为范例,学习批注的角度和方法。
明确:批注的对象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可以从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感受、鉴赏评价或质疑问难。语言尽量精简。
预设:①直接抒情——三次“啊!黄河!”的呼喊;
②诗作首尾处的呼应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③“望”“颂”字的统领作用。
⑵作者为何要歌颂黄河?
补充背景资料,结合阅读体验,小结: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显示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是抗战时期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作者光未然刻画出气势宏大的黄河形象,反映了中华民族英雄儿女团结抗战的真实场面,歌颂了黄河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并号召祖国儿女学习这种精神。
2.根据批注,调整对诗作朗诵的处理方式,鼓励学生选择他们认为最恰当的方式的方式,进行合作朗读交流。
小组的搭配形式—— — 邻座同学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生混合组等;
歌词篇幅的选择—— — 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 — 可以生生合作分角朗读,也可以插入艺术家方明的朗诵,与名家进行虚拟合作朗诵。
3.小结,升华感受:
用“黄河母亲,我想对您说……”的句式作为领起,以第一人称说出自己读完诗歌后的感受。
【把握文章主旨】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的英雄儿女,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巧用修辞,气势磅礴。
诗人在诗中综合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于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流露出深沉的民族自豪感和战胜敌人的必胜信念。
2.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朗读起来,铿锵有力。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3.感情强烈,风格豪迈。
这首歌词的显著特点,是发自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民族责任感的抒写。在民族存亡的时刻,一个心系祖国命运的诗人,面对黄河,感慨不已,于是以奔放的热情、恢弘的气势、昂扬向上的激情来直接抒情,歌颂伟大的黄河、伟大的中华民族,风格豪迈,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号召力。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以“啊!母亲!”为开头,综合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歌颂母亲。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感情豪迈,格调高昂的诗歌,诗中饱含者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读课文内容上,让学生交流、讨论、合作、质疑,使学生在合作互助的基础上,动起来,成为课堂钻研知识、领悟情感的主体。
素材积累:
关于黄河的诗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