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黄河颂教案(8篇)
《黄河颂》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保卫黄河》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画面)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作业布置: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七、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一、新课导入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8分钟)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屏(píng)障(zhàng)狂澜(lán)
    哺(bǔ)育澎(péng)湃(pài)九曲(qǔ)连环diān(巅)峰
    流xiè(泻)发yuán(源)
    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黄河的诗歌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起源。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识记划横线部分)
    1、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
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
    1、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
    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
    2、请按“序曲——主体——尾声”划分诗的层次。
    绘黄河——颂黄河——学黄河。
    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统领哪些内容?说说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
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品析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