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情景预测法
摘要
消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分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生活消费品的提供,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次研究采用情景分析法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预测,观察散点图的趋势,利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模型,进行线性拟合并检验,从而得到方程,在三种情景分析下,分别对结果进行预测。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情景分析预测
一、前言
(一)国内生产总值概述
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
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个定义包括六个方面的意思:(1)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2)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3)国内生产总值指的仅仅是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一定时期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4)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5)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6)除少数例外,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是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本次研究采用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是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值。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1)生产法核算GDP
GDP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增加值的加总。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增加值定义为所有产出的价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GDP=∑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的中间消耗)
(各部门的总产出
(2)收入法核算GDP
GDP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收入之和。从收入方来看,增加值是间接税、劳动力收入和资本收入的总和。
GDP=∑+
劳动者报酬
(
营业盈余
折旧
+
+生产税净额)
(3)支出法核算GDP
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进出口差额
本次研究中所用的公式为支出法核算的GDP。
(二)情景预测法概述
1.定义
情景预测法是假定某种现象或某种趋势将持续到未来的前提下,对预测对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或引起的后果作出预测的方法。通常用来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作出种种设想或预计,是一种直观的定性预测方法。情景预测法是对将来的情景做出预测,它把研究对象分为主题和环境,通过对环境的研究,识别影响主题发展的外部因素,模拟外部因素可能发生的多种交叉情景以预测主题发展的各种可能前景。情景分析即是通过构造对应的情景来实现对某问题的分析。国外学者Thomas J. Chermack对情景分析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并就情景分析的理论做了综述。我国学者宗蓓华教授提出了情景分析方法的5个本质特征。总而言之,情景分析是在对经济、产业或技术的重大演变提出各种关键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未来详细地、严密地推理和描述来构想未来各种可能方案的分析方法。
2.情景预测法的一般方法
常见的情景预测法有未来分析法、目标展开法、间隙分析法三种。
(1)未来分析法
未来分析法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未来分析法通常视未来为三种情景:无突变情景、悲观情景、乐观情景。一般而言,未来分析法先假设目前的状况会持续发展,预测以这样的发展状况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即得到无突变情景;再出未来情景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让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得到有利的环境和不利的环境;最终分析在有利环境和不利环境下分别得到什么样的乐观情景和悲观情景。
(2)目标展开法
目标展开法立足于未来,分析现在,即已确定好目标,去分析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在分析过程中,可根据总目标设计出各子目标,再分析实现这些目标需满足的环境、条件,并从中寻一条最佳路径。
(3)间隙分析法
间隙分析法立足于现在和未来,寻中间途径。它主要是先根据目前状况,预测如此发展的话,将来会怎么样,再根据两者的状况决定中间的路该怎么走,这与目标展开有类似之处,但间隙分析法更强调阶段性,如分别考虑5年、7年、10年这些不同的阶段下应怎么做。
本次研究采用未来分析法来预测。
二、正文
正确地分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生活消费品的提供,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收入、消费与GDP的关系存在不协调。消费的增长明显低于GDP的增长。发达国家长期发展的经验表明,最终消费增长速度基本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保持相等。世界银行统计表明,在1960-1999年的40年中,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等国的最终消费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近乎相等的年均增长率。在我国,1994-2003年,最终消费总额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率为9.7%;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
2.6倍,年均增长10%。虽然最终消费总额的年均增长率只比国内生产总值低0.3个百分点,但这个差距长期累积下来,就会导致消费率偏低的问题不断加剧。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六五"期间平均消费率为66.1%,"七五"期间平均为6
3.4%,"八五"期间为58.7%,"九五"期间为59.4%。美国在1951-1999年的49年中,年均消费率都在80%以上,比我国高十几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后,出口受损,国家也重视拉动内需。因此,近年来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确定预测主题
消费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家庭消费的高低能较好地反映出人民的收入水平甚至生活水平。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够较好地反映消费情况,因此采用社会消费品总额作为自变量
来预测国内生产总值。
(二)分析未来情景
金融危机过后,中国出口逐渐恢复,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1.1%,虽然有专家预测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总体来说,中国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是不争的事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广州亚运会的举办,2011年西安世园会的举办都会拉动需求,促进中外游客的消费,为中国经济作出贡献。西安世园会
(三)寻影响因素
1.政策、经济体制
不同的经济体制对消费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由政府制定计划,凭计划供给,国家分配多少就消费多少,居民的消费超常稳定,且在建国初期,重点在生产建设,故消费水平相对而言较低,为典型的低消费高积累的状况。改革开放后,市场逐渐放开,工资也相应调整了,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所上升。国家制定家电下乡政策、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的消费,拉动内需。
2.观念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提倡节俭的民族,勤俭节约是美好的品德。因此,人们会习惯把
钱存进银行,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会贷款消费,也不会借贷消费。特别是中老年人,一方面是由于节俭,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一场大病可能会让一个普通的家庭倾家荡产,所以,人们会选择多储蓄。另外,人们同周围人间的攀比以及同自己过去生活的比较都会对消费有一定的影响。即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中所说的“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
3.国民收入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2009年人均收入达到3600美元,中国GDP 总量排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人均收入,根据世界银行的排名,中国人均收入排在全球第124位,位于拉美和一些非洲国家之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9-2009年,GDP年均增长9.9%,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经济增速比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出2.6和2.7个百分点。2001-2009年,GDP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9%和6.6%,分别比GDP年均增长率低0.6和3.9个百分点。按不变价格计算,2001-2009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长12.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年均增长8.9%,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比GDP增长分别低2.1个和3.5个百分点。
在全国在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要与
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同步。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将采取有力措施合理调整分配收入,居民收入增长将进一步加快。从统计数据看,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并未随经济的增长而同步提高,尤其是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整体经济仍处于较快上升时期,这为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4.利息率
利率和消费存在着负相关关系,银行的利率越高,人们就越倾向于推迟消费。
5.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