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摘要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教孝为始”,“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这足以见证孝的地位和价值;“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而备受推崇;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 在此基础上产生;本篇文章将从孝道的内涵、古代传统中的孝道、结合当今社会的孝道、大力加强孝道教育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如有纰漏,还望老师批评指出;
二、孝道的内涵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 也”;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孝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养,二是敬,三是祭;
孝,首先表现为一个“养”,“孝”最早见于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 一个“子”字组成, 说文解字上讲.孝即“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孝”字的构成,体现着父慈子孝;人间真情;
孝,其次表现为一个“敬”字;辞海对孝的注释:“善事父母日孝”,汉语大字典的解释为“旧社会以尽心奉养父母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孔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也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
孝,还表现为一个“祭”字;所谓“养老送终”, 除了抚养之外还要送终和祭祀;中国人对生命非常重视, 对于已逝对象的孝还表现在如何纪念死者;子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中国历来重视丧葬,由此形成所谓的丧葬文化,丧葬习俗的复杂体现了对已逝者的尊重和孝心,体现了浓重的孝道文化;
此外,孝经中还告诉我们“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三、古代传统中的孝道
“ 孝” 在古代有两个主要内容 : 其一 , “尊祖敬宗” , 这是早于“善事父母”的初始含义;古人认为去世先人 , 特别是氏族首领 , 在天庭与天帝为伍,对部落和氏族的吉凶祸福至关重要 , 从而产生了祖先崇拜 , 其目的主要是使氏族集体繁荣昌盛;祖宗敬仰作为 “ 孝 ” 的重要内容 , 一直传承到现代 , 如家族兴建祠堂 , 供奉祖先灵位 , 组织清明会 , 撰写族谱以明血缘长幼,皆是
“尊祖敬宗”行为 ; 其二 , “ 传宗接代”,孟子·离娄提出 : “ 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 朱熹注释 : “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 , 谓阿意曲从 , 陷亲不义 , 一也 ; 家贫亲老 , 不为禄仕 , 二也 ; 不娶无 子, 绝 先祖祀 , 三也 ; 三者之中 , 无后为大 ” ; 因我 国现在人 口 过盛 , 推行计划生 育 , 故 反复批判孟子之言 ;但在古代,灾荒、瘟疫、战争等使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 劣,出生率、成活率都低 , 寿命不长 ,故无论国家、氏族、家庭都无不力求人丁兴旺 , 确保世代不绝,这也就无可厚非了;
在地球村里 , 从古到今出现过无 数民族和众多国 家 , 其中只有我华夏民族的孝道理念传承下来 ;感人至深的二十四孝家喻户晓: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 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 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 扇枕温衾、拾葚异器、 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 卧冰求鲤、恣蚊饱血、 扼虎救父、尝粪忧心、弃官寻母、 涤亲溺器;
但是时代在进步,“孝孝道文化”的标准和规范也随之改变,所以古代的二十四孝有许多愚孝;面对祖先留传给我们的孝道,在发扬光大的同时,也要学会选择,去芜存菁,方为“智孝”,忽略了其他伦理道德,一味尊崇,则为“愚孝”;孔子不赞成愚忠愚孝,他指出,只要有不义的事,就应该谏净;孟子则在
孔子论孝的基础上.提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人们对父母的爱,延伸到其他老年人;孔孟关于孝的精辟论述,成为高悬古今、照耀世界的真理;
四、结合当今社会的孝道
百善孝为先,当今时代需要孝;我们青少年需要孝,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现实情况是,由于长期不得不实行的计划生育国策,形成了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人们由于的本能,几代宠爱于一身;孩子往往被娇惯、溺爱;很多孩子从小就被惯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由于高考制度的导引,重考试分数、轻道德品行的社会意识长期存在,从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家庭孝道教育的缺失;“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孩子人格不完善,甚至性格畸形;
老师上课讲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父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你小心翼翼的呢”听到这句话,我感觉整个人都被震了一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批评我开始变得隐晦,进我的房间要敲敲门,放假回家总是再三询问我想吃什么……以前还暗自欣喜,觉得自己的地位陡然上升;原来这是我需要反省的时候到了,不喜欢和父母谈心,学习上有什么烦心事回家就摆在脸上,讨厌父母问东问西,却又抱怨他们不懂我……
以前家里总是父母为天,但现在确将孩子奉为皇上,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孝道吗 孝,并不是每天口头上、文章里的名词,也不是只在心里想着长大后要怎样怎样,更不是每月寄给父母的赡养费;孝的本质是爱,有爱就有孝;它的表达方式是感恩,是亲情回报;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
五、大力加强孝道教育社会、家庭、学校
1、要想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只有通过社会的规范、倡导、鼓励,学校具体地实施,再加上家庭的配合,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是利 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良好的 社会氛围;二是树立典型,抓住生活中奉行孝道的典型事例, 进行青少年孝道教育,树立慈父慈母孝子孝女的典范,政府、 社会应该给他们以崇高的荣誉;此外,还要牢牢把握 网络的思想教育阵地;把青少年学生的孝道教育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搭建现代化的平台;
2、把孝道文化建设融于家庭教育之中,充分发挥家庭在孝道教育中的作用;让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到熏陶,充分发挥家长的孝道表率作用;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家庭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其政治思想、道德品 质及生活细节都会给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极大的示
范表率作用,其行为不但影响子女的发展方向,而且决定能否赢得子女的信任和尊重,取得家庭教育的主动权;因此家长应注重自身孝道行为的规范,做孝敬长辈的楷模;久而久之. 孩子不仅会从心底里敬佩自己的父母,而且也会耳濡目染地逐渐形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习惯;
3、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高度重视孝道教育;要抓好孝道教育的各个环节,其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进行孝道教育的情感基础;其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孝道教育作用,如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 中,教师可以进行有关孝道的专题讲座;此外还要开展丰富多 彩的孝道教育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院系、不同居住环境的学生开展突出不同主题的活动;
六、结语
孝顺父母,要养父母之身,让父母衣食住行无忧,要常回家看看;要养父母之心,让父母精神愉快,心中欢喜;要养父母 之志,为人子女要对社会做出一定贡献,让父母引以为荣, 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安慰;我们要时刻谨记,行孝要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比尔.盖茨认为,人世间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孝,二是行善;我们不能让“亲不待”的遗憾在生活中上演;只
要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就能发现父母的需求;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索求最少,只要我们抽出些时 间,陪伴在父母身边,他们就能体会到父慈子孝的温暖;
“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感恩 父母,力行孝道,为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 己应有的贡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