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大作用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它不是传统的刺激——反应模式。他认为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是一个自我组织的人,每一个人都构造他自己的发展,而同时也受到他从前获得的结构的影响。他强调儿童的道德知识一定是他积极的道德思维的产物,反对板着面孔的灌输,反对权威式的被迫接纳。所以西方的一些教育家主张,道德知识、道德原则不能直接教给儿童,也就是不能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应当在一种情境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去吸收道德知识。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传授某些道德知识。用故事倡导道德知识、道德原则,是儿童自己的思维积极建构的过程。
故事一  不做糊涂的“小和尚”
这几天到教室上课,发现学生们纪律有所松懈,课堂上有几个孩子老是悄悄讲话。怎么办呢?想起以前看到的一个小故事,觉得耐人寻味,今天语文课一开始便讲给了班上的学生:
    有四个小和尚到一个道行很高的老和尚那里拜师。老和尚说:“你们如能通过‘禁口’的考试即可。所谓‘禁口’,就是通过一个长长的山洞,从走进去到走出来不许说一句话。做到了就可
以收为徒弟。”四人觉得很简单,便开始考试。当他们很努力地坚持快走出山洞时,不巧一股风刮过,吹灭了他们手中的蜡烛。第一个人很惊慌,脱口而出:“哎呀!灭了!”第二个人猛地拽了一下他的衣服,提醒道:“师傅吩咐不让说话!”第三个人生气地抬手给了第二个人一巴掌:“不让说话你还说!”第四个人泰然自若地来了一句:“我反正什么都没说!”
故事讲完,孩子们忍俊不禁,我问他们笑什么,有的说:“知道了不让说话,还说话。”有的说:“他说他没说话,其实他说了。”还有的说:“他为什么不忍到出了洞口再说呢?”列宁的故事我接着发问:“老师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给你们听呢?在我们班里,有没有这四个糊涂小和尚存在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开始议论纷纷。“有!有!”一个孩子开始给班里的几个说话大王对号入座,宋朝阳,芮鑫,朱显宇……此时,对上号的同学的脸早已经红到了脖子根儿,坐在那里,不自然地摆弄手里的铅笔.直尺,时不时地,还偷偷望望我。这时,我问他们:“你们听了这个笑话,知道了什么道理?”学生说:“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做事情,不能知错犯错。”“好心提醒别人时,自己也犯了错误。”“那么,你们愿意做那四个糊涂的小和尚吗?”我微笑地说道“不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好,说定了,以后谁再犯和那四个小和尚同样的错误,就不叫他的名字了,对号入座,叫他们小和尚甲,小和尚乙,小和尚丙,小和尚丁,好不好?”“好!”又是异口同声。
讲了这则小故事,班里说话,接话的现象减少了。我在班上点明了纪律要求:只要每个人管住自己,表现不好的同学由老师去提醒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那些忘记律己的孩子再犯说话毛病的时候,只要微笑轻问:“你,要做哪个小和尚呢?”这时,孩子们多会害羞起来,那模样,真是可爱极了!
   故事二  搬开“巨石”
课堂上总有那么些学生,在你用期待的目光等待他发言时,他们会胆怯的低下头去,极力回避你的注视;可当你叫了另外一些孩子发言时,他又会把手举起来。为什么他们总喜欢比人家慢半拍呢?他们到底想不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呢?为此我特地的叫了几个学生询问,这时我才知道他们是害怕自己说得不够好,被老师责怪或被同学笑话。原来是心理因素在作怪,于是,我就决定让故事来搬开孩子们心头的“巨石”:
从前古希腊有位国王,由于年老体衰,决定从三位王子中选出一位来做继承人。事先,他吩咐一位大臣在一条两旁临水的大道上放置了一块巨石。任何人想要通过大道,要么从水路绕过去,可那很费时;要么从石上爬过去,可石头太光滑了;要么你就把他推开,可谁有那么大的力气呢?
国王叫来了三位王子,吩咐他们先后经过那条大路,分别把信尽快送到路那头的大臣手里去。最后三位王子都完成任务回来了。国王开始询问王子:“你们是如何通过那块巨石的?”
大王子说:“我是划船过去的。” 二王子说:“我是游水过去的。”小王子说:“我是从大路上跑过去的。”“这怎么可能呢?难道巨石没有挡住你的去路吗?”大王子和二王子都不解地问。“没有呀,我用手使劲一推,他就滚到河里去了。”“孩子,你是怎么想到用手去推它的?”国王问他的小儿子。“我只不过想去试试,”小王子说,“谁知我一推它,它就动了。”
原来,那块巨石是国王和大臣用很轻很轻的材料伪造的。自然这位敢于尝试的小王子继承了王位。
“是呀,无论那块巨石有多重,你去试着推一推又有何妨呢?其实很多事都是如此,只要你大胆的去试一试,或许你就可以成功了。因此成功路上,没人挡着你,真正挡着你的是你自己。”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不是缺少克服困难的方法,而缺少的恰恰是克服的勇气。只要你大胆的去试一试,或许就能成功。
    同学们!上课回答问题错误不要紧,至少你就拥有解决问题的勇气,这比不思考的小朋友要好的多,因为他们连面对困难的勇气都没有。
后来的课堂上,你会欣慰地看到他们第一时间高举的小手,我知道,这是他们在努力地推开那阻挡前行的“巨石”!
列宁曾说:“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儿童的天性。”而故事的感化力最强。避免空洞苍白的说教,让受教育者动情入心。不是每个孩子都美丽,但他们一定是可爱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聪明,但他们一定是独特的。在我看来,每一个孩子,都好像一个小太阳,在他们的生命里,都有着诞生和成长的过程。在成长的途中,他们接受了怎样的教育,足以影响他们发光发热的程度。
雨果曾说:塑成一个雕像,把生命赋予这个雕像,这是美丽的。创造一个有智慧的人,把真理灌输给他,这就更美丽。 而教师在这个灌输真理的过程中,无疑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站上舞台,让我们尽情演绎这番美丽!用这些小故事,让灌输真理的过程充满智慧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