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1.导入——走近绿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知道这是哪么? 去年冬天,老师有幸去了称为“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杭州。这是老师在西湖岸边拍的一张照片,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种梦幻的境界。虽然是冬季,但那如镜的湖面依然薄雾氤氲,绿意盈眼。两岸更是万枝婀娜,暗香浮动。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浓或淡的诗意便在你周身弥漫开来,即便是再豪放再洒脱的人,此刻也会变得妩媚多情起来。”
    其实,西湖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西湖题诗作文,例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表现了西湖的妩媚多姿,欧阳修的《画船载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离恍如仙境。而现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游西湖之后更是留下了独特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西湖,来领略她动人的风姿。(板书:西湖的“绿”)
    2.初读——感知绿
      请把书翻到14页,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完告诉老师:你知道了
什么?
    师:大家很会读书,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么作者主要描写了哪几处绿呢?
      生答师板书(灵隐——苏堤——花港)
    过渡: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的“绿”也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西湖的绿的?
    3.画句——体会绿。
      师: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个绿字,而且毫不重复,多么了不起的文字功夫啊!你喜欢作者哪些描写?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描写绿的语句,体会一下。
  4、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谈体会。说的时候可以按这样的方法:先说出你选的是哪里的绿,再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描写绿的重点词语来感悟那更精彩。(学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课文顺序,教师要根据学路随机调控教学策略)
      学情估计及教学策略:
    (1) 灵隐
重点句子:
    a.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b.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板书,树木,苍翠欲滴)
    c.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d.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e.亭旁溪水琤瑽,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灵隐寺之游,烟雨迷蒙,绿意悠悠,令人心动,令人回味,那么其他景点的绿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接着汇报?
      (2) 苏堤
重点句子:
    a.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b.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相机板书青苔,让学生出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c.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d.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 
    (3)花港
重点句子:
    a.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板书荷叶,有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b.绿,本来是生命的颜。
    c.我最爱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引导:作者写花港的绿,为什么写杨柳嫩枝呢?------对比,既表现荷叶成熟茁壮的生命力,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绿喜爱的程度)
    d.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作者写花港的绿主要抓住什么景物观察?(板书,荷叶)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悉心体会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那
么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表现了西湖之绿的意趣美。
   
    西湖之绿,深沉逼人;西湖之绿,意趣盎然;西湖之绿,充满生命的激情!作者为什么仅仅用一个绿字就能把西湖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呢?
    (生总结写法: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师补充:更重要的,是作者用词十分准确。我们所见到的每一处绿,都来自于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可以说,作家用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湖山水画,用墨不多,却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西湖那生机盎然的绿。这,就是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夫!
  4.总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以它的诗情画意痴迷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啊!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人间天堂的美丽吧。(播放西湖风景欣赏片)
 
附:课文《西湖的“绿”》
    我要说的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六月间,我第四次到西子湖畔pan,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hong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倾qing、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胜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miu论。
    奇怪的很,这次却有迥jiong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秋意,也没有雪。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俱ju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睡半醒。空气中,弥mi漫着经了雨的栀zhi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lian滟yan晴方好,山空蒙雨亦yi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lue才是。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几天中我领略了西湖的“绿”。雨中去访fang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
遍体生凉,心旷神怡yi。亭旁溪水淙cheng淙cong,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jian,如飞珠滚玉一般ban,在这一片绿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you,屏ping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洞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su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走着走着,忽家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mang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rong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ren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gang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滤液,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bo的生机,跳跃满池。绿,本来是生命的颜。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瞪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
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表现出来的茁zhuo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mei飞扬,翩然起舞了。
课件脚本设计:
1、制作图片欣赏,课前导入。以西湖绿意为主。配乐《春江花月夜》
2、灵隐寺部分教学:灵隐寺图片,出示文字:(1)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2)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得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3、苏堤部分教学:苏堤图片,出示文字:(1)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洞绿得闲。(2)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4、花港观鱼部分教学:花港观鱼图片。插入文字——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再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
5、最后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或者《采莲曲》配画朗读关于西湖的诗词,拓展知识,加深感悟。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西湖》(宋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西湖游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拓展阅读:
《半篇西湖游记》(近代丰子恺)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近代俞平伯)
《西湖萍踪》(现代许敏)
《西湖梦》(现代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