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
一、比较阅读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岐亭      能面刺寡人之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焉      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醉翁之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1)遂:于是,就  (2)相与:一同,共同    (3)故:缘故,原因
2.B
3.(1)(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
4.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5.人生际遇:①苏轼:被贬官; 方山子:“不遇”
排遣方式:②苏轼:寻友、赏景: 方山子:隐居
二、《记承天寺夜游》《陋室铭》对比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苔痕∕上阶绿                            D.可以调∕素琴
1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无与为乐者(想到)                B.怀民亦未 (动词,睡觉)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动词,出名)
D.无丝竹之乱耳(制作乐器的丝、竹等材料)
1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
A.相与步中庭    至于负者歌途(《醉翁亭记》)
B.月入户,欣起行    所以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C.水不在深,有龙灵    芙蕖不然(《芙蕖》)
D.孔子云:“何陋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鱼,我所欲也》)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16.【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                    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因革新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2分)
15.(4分)(1)(2分)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准确译出比喻句、判断句1分,语意正确1分)(2)(2分)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美好(就不会感到简陋了)(准确译出“斯”、“馨”1分,语意连贯1分)
16.(2分)借景抒情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三、【山东省淄博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西湖游记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精巧,精妙。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译文:                                                                                             
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 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
四、【江苏省南京市】(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
【甲】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