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西湖的“绿”》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1、导入——走近绿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知道这是哪么? 去年冬天,老师有幸去了称为“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杭州。这是老师在西湖岸边拍的一张照片,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种梦幻的境界。虽然是冬季,但那如镜的湖面依然薄雾氤氲,绿意盈眼。两岸更是万枝婀娜,暗香浮动。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浓或淡的诗意便在你周身弥漫开来,即便是再豪放再洒脱的人,此刻也会变得妩媚多情起来。”
   其实,西湖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为西湖题诗作文,例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表现了西湖的妩媚多姿,欧阳修的《画船载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离恍如仙境。而现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游西湖之后更是留下了独特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西湖,来领略她动人的风姿。(板书:西湖的 “绿”)
   2、初读——感知绿
   请把书翻到14页,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完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
么?
   师:大家很会读书,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么作者主要描写了哪几处绿呢?
   生答师板书(灵隐——苏堤——花港)
   过渡: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的“绿”也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西湖的绿的?
   3、画句——体会绿。
   师: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个绿字,而且毫不重复,多么了不起的文字功夫啊!你喜欢作者哪些描写?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描写绿的语句,体会一下。
   4、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谈体会。说的时候能够按这样的方法:先说出你选的是哪里的绿,再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描写绿的重点词语来感悟那更精彩。(学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课文顺序,教师要根据学路随机调控教学策略)
   学情估计及教学策略:
   (1) 灵隐
   重点句子
   a.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b.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板书,树木,苍翠欲滴)
   c.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d.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e.亭旁溪水琤瑽,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个片绿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灵隐寺之游,烟雨迷蒙,绿意悠悠,令人心动,令人回味,那么其他景点的绿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接着汇报?
   (2) 苏堤
   重点句子
   a.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b.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相机板书青苔,让学生出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c.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d.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到相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
   (3)花港
西湖游记   重点句子
   a.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板书荷叶,有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绿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