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味道()
作者:江礼旸
来源:《金年代》2011年第02
        儿时的浓浓年味让人怀念
        旧时,过年是最有味道的事,尽管其来历是辟邪,防备、应对被叫作的怪物。而追求精致生活的人们通过积极、努力的经营和张罗,赋予了过年越来越好的味道。
        千呼百唤始出来
        准备了那么长时间,任口水暗流,总算可以一尝年夜饭的美味了,其实,小年夜已经睡不着了。
        知子莫如母。母亲当然体会儿子的心思,一早起来,早餐除了泡饭外,还有菜馒头、肉馒头、豆沙馒头,这是前两天就蒸好,已经被馋不过的我们陆续吃掉了不少个了。此时再出笼,是为了午餐可以少吃点,留着肚子,晚上猛吞年夜饭。
        午餐草草吃过,好像有些冬笋塌莱煞煞馋,炒酱尝一点点,还有些青菜、萝卜之类,吃两小碗饭。肚子暂时不饿,但肯定没吃饱。下午,随着母亲,提着篮子到外公家去拜年。篮子里有烤麸、如意菜、葱烤鲫鱼、红烧肉等四年菜。我磕下头去,口中念念有词:外公,拜年拜年!长命百岁!”外公忙着一把拉起,口中也念念有词:外孙皇帝,快快请起!”外公每样小菜尝一点,再回赠我小人书、野狐脸(面具)、大刀、扯铃。母亲快快带我回家,一家老小正准备吃年夜饭。
        祖母早将在玻璃镜框中祖父的”(遗像)过年的味道擦拭干净,挂了出来,再和母亲将丰盛的年菜摆在八仙桌上。父亲点上香、烛,将饭锅盖打开,放上一盘洗净的新筷。全家依次跪拜、磕头,焚过锡箔,便可坐下,团团圆圆地吃年夜饭了。上篇讲过的各年菜吃得兄弟妹们肚子圆圆的,畅快极了。接着是喝泡茶(难得的每人泡一杯),分糖果、花生。每人自己收好,过年几天里慢慢吃。只要注意不给老鼠吃掉就行了。
        到子夜睡觉前,祖母和父、母亲三位大人,还要到灶间接灶。灶司菩萨上天言过好事,下界报平安了,应当迎接一下,扫过地后,随后封刀封帚,因为初一到初二不能动刀,不能扫地(免将财运扫出)。所谓,是用红纸贴上。
        吃水果也是必不可少。先是削几个苹果,大家分食,其中恐有消食作用使然。另一样是福橘,因为水分多,又很甜,但不是当场吃。在我很小时,橘子往往藏在新袜子、新的虎头棉鞋内(有点像圣诞老人的口袋哦!)。次日,要么自己出来,要么妈妈拿出来,早早塞进我的嘴里。等凉凉甜甜的橘汁将我弄醒后,妈妈用慈祥的眼睛看着我,期待我说什么。我忽然想起除夕晚教好的话,赶紧说:恭喜!恭喜!”
        从初一到初七,初一是鸡日,初二是,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是人日。新年中,陆续吃着宿莱,越吃越没劲,所以才会有糟豆芽、糟油豆腐、发芽豆(又叫独脚蟹”)等上桌,取悦一下胃口。
        初一早上起来,要喝元宝茶。母亲嫁妆里的盖碗里泡了茶,盖上有一只青橄榄,是为元宝茶。同时还有赤豆红枣年糕汤,谓之日早出头,节节高。午餐也有塌菜冬笋炒年糕的。初三以后,年年有余的代表者——整鱼也可吃掉。在此期间,果盘天天要摆出来,以便亲戚、朋友来拜年。
        初五是接财神。我家并不经商,只是听闻子时鞭炮声不绝于耳。
        正月十三是上灯节,小孩最喜欢拖个兔子灯在弄堂里奔走。开头是去城隍庙买,后来,父亲也会自己做,反正技术含量不高,自制兔子灯也差强人意。再后来,父亲带领弟弟用透明的彩塑料片搭、粘宫灯,越做越漂亮。只有我手拙,始终做不好。
        终于到了元宵节,小菜肯定要讲究些,有时会添一角、两角的烤鸭,做一个香菇炒蛋,或切一盘糟肉,外加干煎带鱼等。汤团是主角。有猪油汤团,麻屑馅,也叫黑洋酥,也有鲜肉馅。还有春卷,黄芽菜馅、肉馅、韭芽馅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