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赐福
    “天官”是“三官”之一。东汉张陵创立道教,影响很大。张陵死后,他的儿子张衡继续传道,并大力提倡“三官”信仰。“三官”是三尊神祀,分别称为天官、地官和水官。据说他们照例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个日期一起下降人间弄神作法,其中正月十五这天是天官给人赐福,称“上元”;七月十五这天是地官给人消灾,称“中元”;十月十五这天是水官给人赦罪,称“下元”。做法是用黄通表,上书祷告者的姓名,并陈述谢罪之意,一式三份,一份置于山上,表示上告于天;一份埋入地下,表示下告于地;一份沉入水中。谓之三官手书。并宣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许多地方都有“三官殿”、“三官庙”。《道藏》亦有《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所以在道教信仰中,“三元”都是节日,都有相应的祀典。但对世俗影响最大的则是正月十五之“上元”,因为这一天的神祀”功德”以天官赐福为主,其时又当岁初岁首,隆重地庆祝一番,不仅是叨求福祉,还兼有祈祷全年平安、万事顺遂的意思。至于张灯,其实也是一种媚神手段,据说三官各有嗜好:天官喜欢娱乐,地官喜欢热闹,水官喜欢灯火,所以人们在元夜大张灯彩、结游观,而且并举猜谜、拔河、踏歌等各种娱乐活动,实在是为了同时取悦“三官”。后人每称过上元为“闹元宵”,突出一个“闹”字,因为这个缘故。比较诸说,元宵节张灯观灯之俗起源“三
官”信仰的讲法可能最称切近。
    “天官赐福”这个题材,成为历代民俗年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天官除被称作“福神”外,也叫“福星”、“福判”,典型形象是吏部天官模样,一身朝服装束,大红官袍,龙绣玉带,手拿大如意,脚蹬朝靴,慈眉悦目,五绺长须,一派喜气洋洋,雍容华贵的气象。有的天官身旁还有一个童子,手捧花瓶,瓶中插玉兰、牡丹,此中寓意“玉堂富贵”。还一种天官图,笑容满面,手抱玉笏,身带五个善童,善童手中分别捧着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庆鲤鱼灯等吉祥物。民间在过年时,多贴这种年画,以求天官赐福,带来好运。因为“福”中包含财运、发财意,也有把天官作为赐福财神。图中天官执如意坐于大元宝之上,上方绘有金银山和斗大的“福”字。下方是聚宝盆,两侧为和合二仙、招财童子、利市仙官。画面充满了福运和财气,表达了人们渴望天官赐福、财神送财的强烈愿望。
    《天官赐福》还是一个深受众喜爱的传统剧目,也叫《大赐福》。这曲为祝福称颂的“吉祥戏”,往往在开场时演出。讲的是赐福天官奉玉皇大帝敕旨,偕同禄、寿二星以及五财神同往福地降福,八仙相继而至一同献瑞。最后,同返天宫。最早见于杂剧,昆剧、京剧、川剧、滇剧、越剧、秦腔、汉剧、徽剧等剧种都有此剧目,内容相同。过去所有戏台上方正中横梁上都绘有《天官赐福》图。
三官的来历
    一种说法,三官起源于金、土、水三气,这是用了五行的说法。认为天气主生,“金为生,候天气”;地气主成,“土为成,候地气”;水气主化,“水为化,候水气”。金、土、水、而候天、地、水三气,“用司于三界”而为“三官”。(《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十六)
    又一说法,“三官俱周幽王谏臣”。(《铸鼎余闻》卷一)这三位谏臣分别是唐宠、葛雍、周武,又号称“天门将军”,死后为神,各地多有他们的庙宇。
还有一种说法,元始天尊取始阳九气,清虚七气,晨浩五气,一起吸入口中,“九九之期,觉其中融会贯通,结成灵胎圣体”。正月十五从口中吐出一儿,又于七月十五从口中吐出一儿,再于十月十五从口中吐出一儿,这三子就是尧、舜、禹,“皆天地莫大之功,为万世君师之法”。后来就封为三官大帝。称“三元大帝”。(《历代神仙通鉴》卷一、卷四)
    更有趣的是民间传说里的三官来历:传说北海上有个叫元洲的海岛,海岛上有个叫五艺洞的黑泉,洞旁有块当年元始天尊修炼灵胎时遗留下的仙骨。星移斗转,这仙骨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居然自修成身首皆备的人形。一位路过此地的陈姓渔翁发现了他,当作弃
婴捡回去抚养,取名陈椿。陈椿长成一个英俊青年,天天随父亲在海上打鱼。他的容貌倒映在北海龙王三女儿的梳妆镜里,引起她无限爱慕。便悄悄溜出龙宫,来到元洲,同心上人结为夫妻。等老龙王派虾兵蟹将把他们拘拿回去时,小龙女已身怀六甲,快做母亲了。
    全靠两个的再三哀求,老龙王才允许让小龙女生下一胎三儿后再予严惩。奇怪的是,这三个孪生子竞分别在夏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三个日期出世。孩子生完后,龙王下令把小女儿同她丈夫一起压在定海石的下面。三个孩子由小龙女的抚育,对身世毫无所知。可让老龙王担心的是,他们的神通与生俱来,与日俱增,且不服外公管教,真怕他们会惹出什么祸来。一天,三个孩子违背龙宫禁令,偷偷跃出海面,驾起水雾,去半空中游逛戏耍。忽然,脚下传来滚滚热浪,还伴着鼓乐和哀泣声。低头看去,但见地面河流枯竭,田成沙地。许多形同饿殍的人跪倒在龙王庙前祷告,还有更多的人正扶老携幼,逃离这一片满目枯焦的赤土。三兄弟挺诧异,忙按下云头,拖住一个正磕头不已的老汉询问究竟。老汉泪流满面地说:“我们在恳求龙王爷赦罪,快快降雨,拯救一方生灵呀……”
    这些善良人还会有什么地方得罪外公呢?三兄弟想不通,而且眼前的景象实在凄惨。于
是一起翻到半空,施展法力。霎时便聚起一大团黑压压的乌云。再过片刻,雷鸣电闪,一场瓢泼大雨降了下来。一方生灵得救了,可是三兄弟回龙宫后,却被龙王以违反天条、擅自布雨的罪名,给捆了起来。孩子们质问外公:“北海碧波万顷,分一点水给老百姓活命,又有何罪?”“反啦!反啦!”老龙王还从未被人如此冒犯过,拍案大怒道,“让这三个小跟他老子和娘一起受罪去!”三兄弟这才见到了亲生父母,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三年过去了。三年中,三兄弟的法力日日增加,终于在一个早上,合力将压在他们和父母身上的定海石掀了个底朝天。顿时,滔滔北海倒灌,连龙宫也被冲垮,吓得老龙王一口气逃离北海,逃向天庭,向玉皇大帝求救。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玉皇大帝得知这大闹北海的三兄弟乃是元始天尊的骨血后,忙召他们去讲和,请他们把北海让出来,仍交给老龙王治理,并许诺另外加封神位。“让出北海可以,反正那鬼地方已住腻了。”三兄弟说,“不过,你得封我们做专为人间降福解厄的神官。”“行,行!”玉帝只想快让龙王归位,北海宁静,忙连声答应,遂当场敕封老大为上元一品天官赐福紫微帝君,老二为中元二品地官赦罪育灵帝君,老三为下元三品水官解厄肠谷帝君。但各人只可在自己的诞日这天司职,平时侍奉父母在元洲居住,悠游林泉。
    消息传到下界,老百姓盖起了三官堂,时时敬奉,又形成了在正月十五过上元节、七月十五过中元节、十月十五过下元节的传统,以求三尊神能在这三个日子里全力行使为他们赐福、赦罪和解厄的职能。这其中,尤其以想求天官赐福致祥的愿望最为强烈,于是便生出了将紫微帝君绘成画像当作瑞图悬贴的习俗,名称就叫《福神》或《天官赐福》。画中的天官,或怀抱如意以示称心造意,或展示上面写着“纳福迎祥’等字样的条幅,通常又添绘一只蝙蝠飞翔在上方,表示天降吉祥,赐福(蝠)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