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思政融合课教学设计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材分析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课文均是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一切的思想感情。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本文因其强烈的国际主义的革命情感和对人民志愿军的热情赞颂,一经刊发就轰动了全国,进一步推动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众运动的深入开展。
“谁是最可爱的人”呼唤着前线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呼唤着祖国各族人民各界人士,同时也震动了文艺界和出版界,感动着千百万读者,在文学艺术上树立了我国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课文主要选取了抗美援朝战场中的三个真实的典型事例,作者反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可爱在于松骨峰战斗中,战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的可爱
在于马玉祥不顾安危,火中英勇救出朝鲜小孩的国际主义精神;他们的可爱在于无名战士防空洞中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爱国主义精神,文中的三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特殊时期下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从大勇大义大爱等角度再现志愿军战士丰富的精神世界。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爱国主义的情感,绝不仅仅存在于战争年代,面临多重危机与挑战的中国,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牢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保家卫国奉献一切的革命先烈们。本节课是以抗美援朝历史为契机,以课文为依托,把理解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继承与发扬抗美援朝精神为主要德育目标。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大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能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并不到位,对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理解并不深刻。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段血泪史,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因为课文的时代背景距学生较
远,学生个人经验阅历有限,没有家国之痛的经历和体验,在阅读文本时学生对此投入的思想感情也不会深刻。
因此,学习本文,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想象,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尽量将自己“浸泡”在作品氛围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整体感受。例如,借助一些感官刺激,借助影像资料或图片,引导学生重温战争场面,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或者采用多样化的文本解读方式,讲故事、设计雕塑或者情景再现等,逐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概括事例,涵咏语言,感知志愿军战士可爱的精神品质。
2.借助影像资料或图片,感受作者的情怀,深刻感悟志愿军战士的可爱。
3.结合当下时政,致敬最可爱的人,学做最可爱的人。
教学重点
感知志愿军战士可爱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情怀,深刻感悟志愿军战士的可爱。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品析阅读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2.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3.熟读课文,能够复述志愿军故事内容。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视频片段,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语概括你的观后感受。请问谁是最可爱的人?
预设:敬佩、感动、惨烈、崇敬、震撼……朝鲜战场上的战士们是最可爱的人。
2.你对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抗美援朝战争了解有多少?
(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中的背景介绍)
屏显明确背景: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作家魏巍两次奔赴朝鲜战场前线,深入连队生活,每天被志愿军战士深深感动着,为了让祖国人民对这些最可爱的人也有深刻了解,他写了这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资料,消除隔膜,创设阅读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资料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感受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思政课观后感
二、任务驱动,感悟“最可爱”
在抗美援朝72周年纪念展中,主办方计划设置《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展厅,请您在阅读原文故事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