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职业选择观及其教育意义]马克思名言名句大全
    在如何选择职业以及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这个问题上,马克思在1835年8月12日的中学毕业考试中,以一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不同凡响的回答。阅卷老师批阅这篇文章,评论道:“思想丰富,精彩有力,值得赞许。”特里尔中学校长威登巴赫读后也赞扬:“此文以思想丰富和结构严谨而引人注目。”虽然这时的马克思尚没有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但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表述的优秀思想观点和理想信念却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在未来都将永葆其青春的价值,而闪耀出夺目的光华。
    职业选择是每个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职业选择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生存命运和价值实现。职业选择的思想考虑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理想和世界观。青年马克思的职业选择观正是集中凝结着他的思考、睿智、胸怀和志向。
    一、马克思职业选择观的内涵
    1、青年马克思认为,人不同于动物,选择是人比其他创造物更为优越的特征。“认真地权衡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听天由命的青年之首要责任。”
    2.青年马克思强调热爱对职业选择的重要性:“我们对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的怀有热情?发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不是同意选择这种职业?”如果我们经过冷静的考察,认清了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仍然对它充满热情,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于它,那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它。
    3.青年马克思特别指出,人固然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但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己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决定它们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定了”。这个论断充分展现了马克思观察社会事物时高屋建瓴般的深刻穿透力及其准确把握。虽然,这时的马克思大概还不可能深入地理解透析这种“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奥秘,然而他极其敏锐地感觉到了它对职业选择的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
    4.青年马克思由此告诫说,青年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应该全面衡量自己的能力、特点和体质,挑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在这里青年马克思尖锐地批评两种倾向:一是追名逐利的利己主义人生哲学。他说,如果谁被名利的恶魔所诱惑,他就不可能保持清醒的理智和持久的热情。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就会情绪低落,怨天尤人,甚至悲观厌世。二是甘当自暴自弃、无所作为的懒汉懦夫。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心
责任名言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这同样会造成青年人的堕落乃至毁灭。
    5.青年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鲜明地提出了职业选择思想的核心观点:“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一思想像一条红线贯穿全文:“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聪颖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可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在这篇文章的结尾,青年马克思写下了一段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名言: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被任何沉重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一点点可怜而自私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当我们离开人世之后,高尚的人们将为我们洒下热泪。”
    选择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的职业,这正是青年马克思职业选择思想的精华和灵魂。
马克思正是怀着这样的人生理想一往无前地探索,孜孜口口、皓首穷经。并勇敢地投入到伟大的实践中。马克思本人堪称实践他的职业选择观的伟大典范,其职业选择观的基本思想是与劳动众的密切接触分不开的。中学时代的马克思时常到郊区走访农民,与他们促膝谈心,他看到农民终年劳累却一无所获,他看到工人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生活,他听到受苦众愤怒的呼声。社会最底层百姓的生活现实促使他同情劳动人民,决心站在劳苦大众一边,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斗争。这是青年马克思职业选择观最坚实的社会基础,也是他日后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最深厚最持久的动力之源。
    二、马克思职业选择观的现实指导意义
    1.职业选择对人的主体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人的主体性表现为人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使得人生活动具有目的、意义和价值,使人成为自己人生活动的主人。正是人的主体性使人创造了人生的价值。职业选择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职业选择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人生态度,而这些因素都是从主体的角度提出来的,而且也只能从主体的角度才能理解和评估。人的主体性的最理想状态是人的公共性的实现。人的公共性揭示了人的本质特
征,即人必须是在与他人的共在、互动、交往中实现自己的本质。职业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检验一个人准确把握人的本质即“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能力,检验一个人公共性实现的程度或水平。理想的职业选择要求一个人的本质实现程度或公共性程度自然也是很高的。
    2.职业选择要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理想,它是个体对自己未来生活、事业的追求和向往,是个人行动的方向和目标。社会理想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它是人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是引导人们走向未来的旗帜,是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另一方面,个人理想包含在社会理想中,社会理想代表着千千万万人的个人理想。社会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公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做贡献。社会也应最大限度地提供一切可能的社会条件和保证,以满足人们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一个人的职业选择既要体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又要把这种对理想的追求与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期盼结合起来,这样的理想追求是最富有人生价值的。
    3.职业选择要体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社会价值就是指一个人的思想、言行、活动等对社会、他人的积极意义、效用或有用性,也就是对后者需要的满足,对后者的有效付出。自我价值是一个人的思想、言行、活动等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社会或他人)产生的对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效用或有用性,即对自身需要的满足。两者都以个人为行为主体,因而涉及到个体行为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的职业选择观主张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就是为了在社会生活中,在两个方面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来全面地、充分地实现人的价值,也就是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
    4.职业选择必须处理好人生角与人生责任的关系
    个人必须对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正如剧本中所确立的角一样,他不但有一个确定的“自我形象”,而且与其他角具有规定的联系,没有其他的角的存在,也就没有作为个体的我的角的存在。现实中的我,如果不依靠他人的力量,不与任何人发生联系,不但不能求得发展,而且几乎不能生存下去。只有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角与责任,人类社会才能和谐有序地向前发展。不同的角有不同的责任,不管哪一种角,都有其所担负的
职责和任务。一个家庭,成员之间有各自的责任,一个单位,不同的岗位就是不同的角,就相应有不同的责任。角责任的内容是客观的,每个人在具体生活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责任,是由他们的社会关系、地位、工作性质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角责任的规定是明确的、具体的,是一种客观的规定和要求,其能动性发挥只有当角责任被人们认识并且内化为自我责任感时才能实现。责任感作为一种意识,产生于客观,从而也能反作用于客观对象,这种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就会有意识有计划地去履行责任;二是尽管责任具有强制性,但人们履行责任时,是自觉自愿的;三是人们会最大限度、创造性地、尽善尽美地履行自己的责任。马克思的人生角恰恰就是践行人生责任的光辉典范。
    马克思的职业选择观以其卓越的思想影响着世世代代以天下为己任的年轻人。为了理想,为了人类美好的事业,去奋斗,去探索。马克思的职业选择观无疑是^生历程的航标灯,光照千古、永世长存!
    (作者单位:1.廊坊师范学院教务处;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文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