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经典:王君老师《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与点评
名家经典:王君老师《我的叔叔于勒》
课堂实录与点评
作者:诗嫚
【前言】我一直认为,就《我的叔叔于勒》而言,程红兵老师和李卫东老师已经把这一课上到了极致,旁人很难超越。然而,当看到2009年第3期《语文学习》上刊登的王君老师的《拨开重重迷雾,走进人物心灵——〈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时,我有一种“如走山阴道上”的感觉,不知不觉随着她的学生,走进了一个个柳暗花明的境界。下面,让我们走进那异彩纷呈的课堂,分析精彩背后的元素。
一、以语言的名义进行反叛
师:……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二封信。
【投影展示】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做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请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就是这封信,成为了菲利普一家的福音书,成为了他们十多年的希望。但是,现在,请你仔细研究一下这封信,你发觉这封信有什么破绽没有吗?
生:有破绽。于勒开头说他买卖也好,可是后面又说“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还说“希望为期不远”,这就是矛盾的,我们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有发财。
生:按照常规,如果一个商人生意真的很好的话,他是不会丢下生意去做长期旅行的。
生:是的。如果他生意很好,又有长期旅行的时间和经济条件,他为什么不可以回哈佛尔的家一趟看看哥哥嫂子,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呢?
生:就算是旅行,也可以写信啊。为什么要好几年不写信呢?
师:对的,只要他不是到月球上旅行,应该都是可以通邮的。(众笑)
生:我觉得,这封信根本就是说谎。于勒根本就没有发财!
师:天啊,于勒居然是个骗子!可是同学们,你读了这封信,你怎么评价于勒?
生:我觉得于勒虽然说了谎,但他的心是好的,我感觉到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师:请说详细一点儿。
生:他不是故意说谎的,从字里行间,我感觉到他很心疼家人,怕家人担心,所以才说谎的。
师:原来于勒的心变柔软了。除了心疼家人,同学们还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于勒的什么变化?他完全可以直接告诉哥哥嫂嫂自己又一贫如洗了,然后忏悔请求原谅啊。为什么非要这么“绷”起呢?
生:于勒很自尊,他不希望哥哥知道他的现状。他希望在家人的心中他是一个体面的人,是能够给家族带来荣誉和温暖的人。他宁愿撒谎也要保留这点儿自尊。
师:哦,原来是这样!看来,这封信是一把荒唐言,满纸心酸泪。于勒已经变化了,在谎言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些温度的于勒了。
【点评】于勒在信中说了谎?这多少让人有点目瞪口呆,因为这个结论是对以往观点的一次反叛。这样的反叛是不是异想天开呢?非也。王君老师是依据文本的语言一步步推理出来的,她引导学生发现了信中的破绽,又进一步分析出了于勒撒谎的原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心软而又善良的于勒。不仅如此,随着课堂的进行,王君老师还引导学生紧贴文本分析出菲利普夫妇其实早就看出了信中的谎言。王君老师在该实录的“教学说明”里说:“我希望超越传统的文本解读,带领学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于勒和菲利普夫妇。”她依据文本的语言做到了。以语言的名义进行反叛,正是语文教学创新的必由之路,它显示了王君老师高超的文本解读能力。王君老师曾就《我的叔叔于勒》写成了《灰小人物的灰理想的幻灭》一文,这篇文章发表在2008年第12期的《中学语文教学》上,新颖的解读也为本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王君老师说:“唯有在前人密不透风的解读成果中还能够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的语文教师,才可能……最后进入‘豁然开朗’的境界。”(《王君讲语文》)王君老师无疑是一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的语文教师”,当许多教师迷失于铺天盖地的网上资料时,她用令人信服的文本解读能力显示了一个学者型教师的风采,以语言的名义
反叛,带领学生进入了一个个“豁然开朗”的文学世界。
二、以虚拟的方式体验文本良心发现
师: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菲利普夫妇,此刻你在船上遇到了于勒,你会如何选择?
生:我会说,弟弟,让我们一起回家吧。
生:我会惊诧于勒的变化,被于勒深深地感动,我会和他相认。
生:我会捧起他满是皱纹的手,温暖他,安慰他。
师:啊,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老师很感动。但是,故事中的菲利普夫妇呢?他们是如何对待于勒的?
【点评】对一篇课文来说,若能调动学生相似或相通的情感体验,则能让学生深入文本,设身处地地理解作者或作品人物,最终和文本达到共鸣。遗憾的是,有一些课文,由于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很难和文本达到共鸣。《我的叔叔于勒》无疑就是一篇离学生生活很远的作品。所以,按常理说,他们很难真正进入文本。然而,王君老师用虚拟场景的方
式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了文中人物的悲与喜。上述片段中,教师设置了一个虚拟的场景:“如果你就是菲利普夫妇,此刻你在船上遇到了于勒,你会如何选择?”于是,学生纷纷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设想自己的选择:“一起回家”“相认”“安慰他”等。在这里,虚拟场景把学生引到了文中,学生以自己的体验来领悟文本,这为下面老师的问题“但是,故事中的菲利普夫妇呢?他们是如何对待于勒的?”做了一个反向的铺垫,从而使课堂以更大的吸引力吸引着学生去探究。本实录中的虚拟体验还有一次。那是在课堂的开始,教师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有这么一个兄弟,你会怎样?”目的是使学生站在菲利普夫妇的立场上理解他们当初无奈的选择。两次虚拟场景,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引导学生介入了小说,使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期待视野,他们期待着课堂或文本是否会按自己的设想去发展,这一切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对课堂学习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三、以悲悯的情怀解读人性
师:这个“刚刚够生活”的家庭啊,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等待。这样的描述文中还有,请看——
【投影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