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抗日战争国共两个战场的关系和作用
摘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中国经历了十多年的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保卫战。期间国共两党携起手来,一起战斗,最终取得了这次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两党分别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合作的过程中,冲突难以避免……
关键字:攘外必先安内 全面抗战 合作与冲突
距离抗日战争结束已经六十多年了,抗战是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期间,国共两党分别以自己的方式抗击日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那么,我们该怎样评价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用呢?我们只要简明地梳理一下那段历史,就不难从中得出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抗战划分为3个发展时期。
1931年9月——1937年6月为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而此时,国民政府非但不愿对日宣战,反而高呼“攘外必先安内”。这无疑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是置人民众的生死于不顾。虽然这时候也有国民党爱国将领坚
决抗战,但毕竟是“一厢情愿”,没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反观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表示抗战,广泛唤醒众,倡导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毫无疑问,此时的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敌对情绪很严重。
1937年7月——1941年春为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日本法西斯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领导正面战场,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不可否认,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对于粉碎日本法西斯“三个月灭亡中国”战略阴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经过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歼灭日军45万余,迫使日军停止了战略进攻,形成了抗战的相持阶段。
据统计,从7.7事变到1941年春,国名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重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型战斗38931次,歼灭日军86万人,自身付出了322万人的重大伤亡。特别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涌现出郝梦龄、赵登禹、张自忠、戴安谰等一大批爱国将领,共有100多名将军血洒疆场,这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因此,国民党的抗战业绩和重大作用是不能抹杀的,也是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的。此阶段,国共两党相互合作,和平相处,以正面战场为主,敌后战场为辅,全国掀起了抗日浪潮。
1941年春——1945年7月为一个时期。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转为反攻阶段。由于日军基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进而把作战的重点转向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进攻。因此,大反攻就其本质上也就是是敌后战场的大反攻。
此阶段,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粉碎日军的大扫荡。取得了一个有一个不可思议的胜利。这一时期共产党毋庸置疑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国民党,非但没有主动帮助抗战,反而接连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特别是在1941年4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调集重兵,围歼新四军9000余人。但中国共产党胸怀开阔,顾全大局,并没有向国民党开战。而此时的国民党政府,腐败独裁,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逐渐失掉了民心,大厦将倾。
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增加到120万人,19个抗日根据地的军队人数发展到130万人,民兵260多万人,人口近1亿人。在整个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其他抗日武装力量,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最终,在世界反法西斯盟友的帮助下,中国取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胜利。
从以上阶段看来,我们不难得到,抗日战争中,虽然国民党一直态度善变,甚至为共产党设置障碍,但我们要客观看待国民党对战争做出的不可磨灭的牺牲和贡献。我认为国民党在抗战中的接二连三的失败削弱了他的贡献,那么为什么会失败?
首先,我认为是政府失去民心,直接原因是政府决策性错误。面对日本的大举入侵,国民政府没有正确衡量好抗战和反共的长久意义,目光略显短浅,一味担心中共对自己造成的威胁,在抗战立场上不够坚定,因此在抗战中也无法专注。这种不值得信任的政府,最终失去人民的拥护也是必然。
良心发现其次,也就是国民军队的腐败和战斗力的不济,这是国民政府失败的最直接的原因。无论是正规军还是杂牌军,国民党的军队都腐败至极。虽然在国难当头时刻,许多军人处于良心发现,做出了伟大的牺牲。但腐败的劣根却像阴影一样始终缠绕着国军。为了保存实力,一些部队置友军生存于不顾,置上级命令于脑后,消极观望、临阵脱逃,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因此而造成的失败不在少数。为了聚财敛物,当官儿的为一己私利无心抗战,当兵的望风而逃。如此军队,还谈何战斗?
因此,在抗战作用方面,历史的天平毫无疑问会倾向于共产党。
如果国民党能够严肃军纪,发动众,积极抗战,得到更多的民心,那以后的内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历史不容假设,国民党最终为他的行为付出了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