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上册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专题阅读指导部分
(一)《吕氏春秋·高义》节选
(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
原文: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翻译: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颁布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听从我的主张,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
(二)《新序》节选
(对比阅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原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

译文: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2]
(三)《资治通鉴》节选
(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四)王嘉《拾遗记》节选
(对比阅读:,(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译文: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五)《题孤山夜月图》节选
(对比阅读:《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曾与印持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孤山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如镜中,复如画中.久怀此胸臆,壬子在小筑,忽为孟旸写出,真画中矣.
译文:曾经和印持等诸位兄弟朋友在喝酒后乘小船游览,从孤山回来 .当时是初月照耀的在新修的堤上 柳树枝都倒影在湖面上 很是空旷 好像镜子一般 又像画一般 (吾才疏学浅 只能翻译到此)
(六)《诗人玉屑》节选
(对比阅读:《醉翁亭记》)
原文: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日:“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乎?”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鱼我所欲也翻译及原文吾之乐尔。”
译文:欧阳修被贬到滁州,自取别号叫“醉翁”。年龄老了,身体又(日渐)衰弱多病,于是就隐退到颍州,又另取了一个别号叫“六一居士”。有门客问他:“‘六一’指的是什么呀?”他说:“我家藏书有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的金文石鼓文遗文一千卷,有古琴一张,有围棋一局,又常常备酒一壶。”门客说:“这才只是五个一啊,怎么是‘六一’呢?”他说:“因为(还有)我这个老翁,慢慢老死在这五样物事中间,这岂不就是‘六一’吗?”门客笑着说:“您想逃离官场尘世的名利之争吗?”他说:“我正是因为知道名利无从逃避,然而也知道那名利是没有必要逃避的;我取这样的别号,不过是姑且以此来表达我的内心之乐罢了。”
 
(七)《国语》节选
(对比阅读:《曹刿论战》
原文: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1),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翻译: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根据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就能(开)战了。如果能从内心里百姓考虑,即使智慧达不到,也一定能达到目的。”
(八)《水经注·江水》节选
(对比阅读:《三峡》)
原文: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翻译:江水继续东流,经过黄牛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的,牛是黄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虽经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二、综合测试
(一)袁宏道《荷花荡》节选
(对比阅读:《醉翁亭记》)
原文:荷花荡在葑门外,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游人最盛。画舫云集,渔舠小艇,雇觅一空。远方游客,至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蚁旋岸上者。舟中丽人,皆时妆淡服,摩肩簇舄,汗透重纱如雨。
译文:荷花荡位于苏州的葑门外边,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这天游览的人最多。游船像云一样聚集在荷花荡中,(甚至)连小渔船也被雇一空。远道而来的游客手持数万钱也无从雇得一只小船,像蚂蚁一样岸上来回走动. 船上美貌的女子,都是时兴的装饰打扮,穿着淡素的衣着游览的人肩碰肩,脚碰脚,非常拥挤,汗水纱衣透过纱衣,像下雨似的往下滴。
(二)《旧唐书》节选
(对比阅读:《小石潭记》)
原文: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1),尤奇待(2)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3)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4)涉履蛮瘴(5),崎岖湮厄(6)。蕴(7)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翻译: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执掌朝政,两人尤其器重柳宗元。他和监察御史吕温一起被秘密召入宫中,一起商讨国家革新大事。柳宗元转任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适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等七名同辈一同被贬。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既遭遇贬逐,又经历蛮荒之地瘴疠之苦,身处崎岖道路阻塞的环境,内心积聚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成文章。他写了十多篇文,读过的人都为之凄婉感伤。
(三)《洞庭山看梅花记》节选
(对比阅读:《爱莲说》)
原文: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入春则游人杂沓,舆马相望。洞庭梅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太湖之中,游屐罕至,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庭。
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临池数株,绿萼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清波。其一株横偃池中。余酒酣,卧其上,顾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口占二绝句,大醉而归寓。
译文:江苏吴中的梅花,要数玄墓、光复两座山最为出名,刚进入春天的时候游人便会纷纷而至,车马中的人都可以相互看到。洞庭梅花不必这两座山差,而且又在偏远的洞庭湖之中,很少有 游人到达那里。所以啊我年来都会避开玄墓、光复这两个地方,专门到洞庭湖中观赏梅花。
花园中有梅花百余株,一眼看去如雪一般,芬芳的花香就飘荡在袖间。临近池塘的地方也生长着几棵,绿的花萼像玉一样层层相叠红白的梅花镶嵌与期间。仓古枝干和繁盛的花朵,交相映照在池塘的清波之中。其中一颗梅花横于水面之上。我酒喝正当尽兴,便躺在它的上面,看水中的额花影和人影。灵感突然涌现,随口咏诵了两首绝句,大醉而归。
(四)《汉书》节选
(对比阅读:《马说》)
原文:《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闻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翻译: 《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