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珊珊
探究红楼民俗节日内涵,感悟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引言:在《红楼梦》这部旷世杰作中,曹雪芹不仅描写了一个个哀婉缠绵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各人物,而且还把各类民俗事象与小说故事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发展、环境氛围的营造融为一体,从而使人们了解贾府是如何由鼎盛,跌落到家散人亡的悲惨命运。在《红楼梦》中回回可以到一些民俗事象,曹公把各类民俗事象作为丝丝彩线,融入故事之中,使各人物鲜活呈现。本文我们讨论《红楼梦》中的岁时节日民俗中的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希望增强大家的民俗文化意识,了解民俗生活背后的贾府命运的走势。
1 民俗的概念
在中国,“民俗”一词出现较早,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根据钟敬文先生的分类,《红楼梦》中涉及的民俗可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物质民俗文化,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那些可感知的存在。社会民俗文化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个人与家庭、民族,甚至国际社会之间的相互组成关系,包括社会制度、岁时节日等方面。精神民俗是一种无形的心理文化现象,它一般包括民间宗教信仰、巫术等。语言民俗其主要部分是民众集体传承的俗话套语等。岁时节日,属于社会民俗类,也被我们称为“传统节日”,主要是指在人们的社会
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特定时日。
2 《红楼梦》中的三个节日
2.1 《红楼梦》中的三次元宵节
元宵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和“上元节”等,大家一起吃元宵(或汤圆)、踩高跷、放烟火等。《红楼梦》第一回中第一次提到元宵习俗。民间闹元宵的民俗有人们扮演各式杂耍人员,边行进,边表演,另有五彩花灯,火树银花。正是在这样以一个狂欢节,香菱被家仆霍起带出赏灯而遭拐卖,自此开始了自己多灾多难的一生。第二次元宵节是在第十八回中,我们看到“金银焕彩”“水晶玻璃各风灯”等,在“元妃省亲”中,我们看到从景致到排场无不显得极尽奢华,这使得娘娘本人都感叹“太过奢靡了”。第三回元宵节的描写是在第五十三回合五十四回的元宵节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挂彩灯、吃元宵等节日习俗。凤在这段节庆过程中给合家老小讲了两个笑话,这两个笑话也暗示着贾家的家运走向衰落凋敝。
2.2《红楼梦》中的端午节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我们见到了红麝串,这是用麝香和其他配料一起做成的串子,属于香料制作而成的端午节礼,而扇子则是古代端阳节常常互相赠送的一种礼物,是古人是盛暑之际必不可少的物件。第三十一回中出现了,“蒲艾簪门”就是在门两边插上蒲艾等香草,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虎符系臂”就是用绫罗等织物制成小老虎形状的
东西,系在儿童的手臂上,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避邪消灾。在第三十一回里还写到林黛玉说吃粽子,这表明,端午节吃粽子也是贾府的端午习俗。
2.3 《红楼梦》中的三次中秋节
中秋节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古便有祭月、赏月等民俗。在书中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前出现了三次。《红楼梦》中的第一次中秋节便出现在第一回中。而时至中秋夜,寄于甄家的贾雨村对月感怀,两人邀月对酒,喝到兴致之处,贾雨村又起了一首诗。脂砚斋的批注认为,《红楼梦》因中秋诗起,因中秋诗收尾。书中的第二次中秋节描写在第十一回,其中写道贾敬过寿,王夫人等人到宁府贺寿并一同探望生病的秦可卿,书中并未提贾府如何过节,但从尤氏的几句话可以看出这次节日贾府还是很热闹的。在第七十五回中,我们看到了贾府中第三次中秋节,宁府这边的贾珍也在府中煮猪、赏月作乐,只可惜这好乐趣被突如其来的“长叹和风声”结果了。这三次中秋节,有喜有悲,看起来正如贾府的命运一般。
3 总结
民俗文化是我们积累基础文化的重要来源,民俗文化作为人民生活的反映,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知识,今天我们通过这三个节日看到《红楼梦》中曹雪芹笔下的岁时节日丰富多样,它们更隐含着一个家族的命运发展走势。我们通过贾府的庆祝方式也了解了一些古代名门望族在过传统节日中进行的一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一些活动的习俗延续至今,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民俗文化的典型意义,并能能够深刻理解民俗文化是中华民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学会2021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一般课题,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语文学科素养贯通式课堂实践研究》,子课题:高中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