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学生总数仍是43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8人。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许多学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转变,有许多令人惊喜的表现。但从学生整体学习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1.面对较大的识字量,学生遗忘速度较快,班中部分学生的生字掌握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本学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帮助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得的乐趣。
2.写字方面,学生们仍有所欠缺,这学期将继续进行指导。
3.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加强,可以通过在文本中延伸写话或开展编故事比赛等方式进行提高,运用这种方式也能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4.班级内,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行为习惯有待养成。个别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这就需要以后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争取以生动活泼、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
5.尽管在上个学期,学生们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了识字量、积累了很多词语,但课外阅读依然是本学期的关注重点。目前,大部分学生在一定的激励下能够游刃有余地读书,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不会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阅读时有头无尾、阅读姿势不正确等,这些问题均需要进行细致地指导。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除上述所列内容外,本班学生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如不少孩子思维敏捷,但缺乏想象力;受年龄影响,个个活泼好动,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多孩子主观意识强烈,敢于表现自己,但不懂得赞赏别人,不善于向同伴学习。这就要求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因材施教,只有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才能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单元,共设8个专题,包括2个单元的“识字”和6个单元的课文。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组教材融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思想。
(1)每组教材围绕专题组合成一个整体。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再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基本都是围绕本单元专题展开的。
(2)每组教材的前后内容环环相扣,互相照应。细致研读教材,我们就会发现,教材的前后内容之间是环环相扣、互相照应的,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处处体现了整合的思想。
2.集中安排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本册教材的识字课集中安排,形式多样,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3.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时代感,更贴近学生生活。
教材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反映领袖事迹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有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的《棉花姑娘》。全册课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1)思想内涵全面,蕴含着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团结协作、自强自立、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丰富的思想情感,同时亦有适应信息社会和开放社会要求的时代精神。
(2)题材广泛,有反映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各类文章,有利于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
(3)体裁多样,有童话、散文、诗歌、故事、科普文章等,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强。
选文富有童心童趣,与当代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如《四个太阳》,能充分考虑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
4.大力改进呈现形式,使教材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学习,安排学习伙伴。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还是课文后的练习,亦或者是语文园地,都不再以陈述的方式或呆板的题目的形式呈现,而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进行叙述,非常亲切、自然。这种改变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读书的时候要思考问题、读完后和他人交流感受、及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将阅读所得亲身实践,等等。这样安排,使教材真正成了学生的学本。
(2)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每个语文园地里设有的“识字加油站”,能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新的识字方法,学到字、词、句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
(3)倡导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对怎样与人沟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册教材,不论是问题的设计,还是插图的编排,都在着力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思想。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提供了一些合作学习的建议。“口语交际”“展示台”在这方面体现得更加充分。
(4)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语文园地里所设的“展示台”,鼓励学生展示课外学到的字,不论是用竞赛的方式,还是用激励的方式,都旨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开展课外阅读。另外还有一些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展示查字典的能力,鼓励学生展示讲故事的本领,等等。
(5)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
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还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另外,还体现了学科间的沟通,引导学生唱一唱,唱春天的歌,唱《静夜思》,唱《三字经》;引导学生画一画,画春天,画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做一做,做个风筝放一放……这些活动,不仅仅可以展现学生多方面
的才能,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活。
5.教材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加适应性。
(1)识字方面。
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教材始终贯穿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的思想。学生如果是识字的有心人,教师如果经常做这方面的引导,定期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学生所认的字一定会突破教材规定的识字量。
(2)阅读方面。
教材的最后编排了五篇选读课文,供学生选读。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但对认真阅读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
(3)教学灵活度。
教材也给老师留有更多的空间。如教学时间的安排,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只建议了每个单
元的课时安排,具体到每一课的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字,会写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换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对全体学生,不要拔高认字要求,以免加重负担。要求写的字,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逐渐在口头或书面运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爱识字,能主动识,学着自己识,这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一定要重视兴趣、习惯的培养。要重激励、多鼓励。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读诗歌时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词句要少而精,重点词、难点词,讲解方法是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搞以词解词,提倡自读自悟和学生之间互相启发。
4.学习默读。允许有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
过程。这一册重在默读习惯的培养。读的内容可由段到篇,逐步提高要求,一步一步地严格训练。要重视通过课内的朗读、默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关键是读课文读出味道,读出乐趣,读有所得。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和让学生喜欢识字同样重要。
5.重视语言的积累。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尽可能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对课外生活中的语文学习的引导、交流与展示。课外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另一番广阔天地,低年级学生也可以大有作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引导学生,给他们交流、展示的机会。
五、教学重难点
1.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还要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严格训练。促使学生专心倾听、勇于发言,重在平时的培养。
2.汉语拼音教学
(1)要在平时注意对汉语拼音的巩固。
(2)要正确把握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让学生能在四线格上正确、工整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在音节教学时,要致力于对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自主识字。
3.关于识字
(1)词串识字:要将词语与事物挂钩,即通过识字来认识事物,读词成串要边读边想,连串成篇,形成积累,熟读成诵。
(2)看图会意识字:让学生自主发现图与字的联系,让学生意会字义,韵文重在诵读。
(3)转盘识字: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识字能力。
4.关于课文
(1)多读精讲,注重积累。朗读和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2)讲究方法,提高质量。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在识字过程中重视写字指导,求质量,不求数量。
(3)教学中注意图文结合,构成整体,要把观察图画、理解内容、语言训练有机融合,图文协调配置,引发想象、启发思维。
(4)保证时间,严格训练。
5.关于单元练习
(1)练习以综合性为主,主要有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版块。
(2)字词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设练,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3)写字方面,写的字都安排田字格里,强调按照规范严格训练。
(4)读读背背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包括成语、民谚、儿童诗歌、古诗等。
(5)口语交际方面,教学要求要准确到位;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六、教学措施
1.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和认真写字的习惯。
识字写字教学中,学生要掌握认字要领,不做过多的结构分析,根据识字规律,不过早脱离语言环境,承认学生差异,不追求课课清、人人清,转变学习方式,不局限教材课内识字,加强语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