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最新范文:材料作文——勇担时代责任(真题+解析+范文时评)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6月29日,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授仪式上的发言中说:“看着一个个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我心痛到无法呼吸。我体会到,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于是,我决心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张桂梅的愿望就是让山区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十多年来,近2000个女孩从这里考入大学,改写了命运。
有人说:“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努力,我们称赞其优秀;但为改变他人之命运而奋斗终身,非伟大不足以形容其功德。如果伟大有名字,也许可以叫做张桂梅。”但也有人说:“读书有成的孩子们都走出大山,那么大山留给谁改变?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逃离吗?”也有人说:“这些难道不是政府该做的吗?为什么要落到一个女人的肩上?”
看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索?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类型:青年成长 青春·使命 责任·担当
来源:百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全国卷(新高考)语文试题审题立意【审题】所给材料贴近社会现实,注重价值引领,既充满正能量,又体现思辨性。材料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授仪式上的发言片段,其中蕴含了她对山区贫困女孩的无私关爱以及通过教育改变女孩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坚定决心;后半部分是针对张桂梅事迹的评论。由此可见,材料可以带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包括:如何根治贫困,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教育与命运的关系,如何从“优秀”到“伟大”,远行与坚守,集体责任与个体担当,等等。
考生在写作时,可任选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材料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如针对第一种观点,可以立意为“担一份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仁以为己任,点亮贫困地区孩子的梦想”“改变他人之命运,是更伟大的选择”“坚守,让大山变得更美丽”;如针对第二种观点,可以立意为“走出大山,是为改变大山”“学习的目的不是逃离,是为了更好地改变大山”“走出大山,不要忘了自己的责任”“希望走出大山的你分担一份改变大山的责任”;如针对第三种
观点,可以深度思考,如“改变大山,每个人都有责任”。
【立意】1.教育是根治贫困的良药。2.爱,教育的力量源泉。3.教育改变命运,知识点亮梦想。4.立足“优秀”,追求“伟大”。5.个人发展诚可贵,坚守奉献价更 。6.勇担时代责任,坚守比逃离更重要。7.责任在肩,有你有我。8.勇担家国责任,无悔倾情奉献。写作示范
勇担家国责任,无悔倾情奉献
“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是张桂梅创办免费女高的初衷;“让山区女孩走出大山”是张桂梅的愿望。对张桂梅真情表白,有人致敬,为她的情怀与奉献点赞;也有人认为都选择逃离大山,谁来坚守建设?还有人认为这是政府责任,张桂梅何必个人承担。我的观点是:勇担家国责任,无悔倾情奉献。
唯有坚守者勇于担责的负重,才会有离开者的岁月静好。
张桂梅老师没有去思考、去计较帮助女童该是谁的责任,而是主动开启奉献之旅。正是因为有了张老师勇于担责的坚守,才会有孩子们离开大山的希望和可能。如果没有张桂梅坚
守大山深处,又怎么会有2000多名女孩的求学坦途?又怎么会有2000多个家庭命运的改变?她不惧碾作尘,向世界表达倔强。她播种希望,用行动书写着大爱、责任与担当。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样一份爱心,那么世界将更加美好;如果每个青年都有这样一份担当,中国的未来便充满希望。
唯有坚守者勇于担责的负重,才会有我们国家的脱贫成功。
看今朝,黄文秀为代表的驻村干部们,放弃繁华都市生活,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青春诠释担责坚守。历时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终于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在陡峭的崖壁上修成。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要改变村庄的命运,向绝壁要“天路”,用行动担责坚守。脱贫首先是自己的事情,自己首先要担一份责任。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政府来不及解决,就躺平等待,这样的思想即使政府修了路,他还会等待政府的其他救济,最终导致越扶越贫的问题。
唯有坚守者勇于担责的负重,才会有我们国家的发展腾飞。
担责坚守是大爱之举,是人生最有意义的选择。乔·麦克唐纳曾说:“如果自身伟大,任何工
作你都不会觉得渺小”,我认为选择担责坚守的人们可能无房无车,可能无名无利,但谁能否定他们的人生价值,谁又能否定担责坚守的意义呢?如果仅仅把个人的幸福作为奋斗目标,不足以撑起更有意义的人生。没有担责坚守这个根本,又何谈振兴家国的可能?忆往昔,新中国成立初,钱学森决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投身祖国建设;看今朝,疫情之下,钟南山院士等医疗工作者逆行驰援,为拯救他人生命而不计个人生死。这一切的行为难道不是源于勇于担责的坚守吗?
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更应把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放在心上,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建设紧密结合,勇担当,为家国,选择担责坚守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希望我们可以始终铭记:勇担家国责任,无悔倾情奉献!
奉献的作文时评精选
人民日报暖闻热评:
执著的追求 崇高的事业
杨三喜
【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
【故事】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她在党支部坚持每周开展1次理论学习、重温1次入党誓词的组织生活。她常年坚持家访,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学生1300多名,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以坚韧执著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前不久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时代楷模”称号。
【点评】63岁,20多种疾病,扎根滇西贫困山区教育一线40余年,12年把1804名贫困山区
女孩带出大山、送进大学……张桂梅创造了很多值得称道的数字。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她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爱心点亮贫寒学子人生之路,以教育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张桂梅认识到,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可以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所以她坚定地创办了一所面向贫困家庭女生的免费高中,让女孩接受教育,进而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张桂梅没有儿女,却有着深沉的母爱。不计回报、倾其所有,甚至不顾生死的付出,这些都是因为共产党员的信仰。“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张桂梅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与坚守,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红梅赞》是张桂梅最喜欢唱的歌,也是华坪女高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曲目。张桂梅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文化育人”的教学理念,坚持用红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当华坪女高的学生们走出大山、走进大学、走入社会,当她们遇到困难和挫折,这种红文化的熏陶,仍能激励她们不畏艰难、继续前行。张桂梅所做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立德树人, 引领她们自立自强改变命运,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大写的、站立的人,成为一朵朵傲然绽放的红梅。
最让张桂梅欣慰的是,那些从大山里走出的女孩们在大学毕业后,很多又选择回到大山,选择最艰苦的岗位、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张桂梅坚守的最大意义正在于此,培养更多对家乡、社会、国家、民族有用的人,让爱心、奉献之心汇聚成河,让责任和使命代代相传。这也正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所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