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1.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
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2.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
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1、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2、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3、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4、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
  2、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三
  《认识物体和图形》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他们还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了一个较为生动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六个环节,学生都在玩和游戏中学习,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感知物体的特征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形状吗?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
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本单元设计较为严密,能捉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去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对于刚入学一个月的孩子,这样的四人小组合作还是第一次,又是对这些物体,特别是球,出于好奇,好玩的心理,在课堂上过于兴奋,教师在纪律的调控上有些失控,课前估计有些不足,使课堂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总的来说,本节课内容较为充实,设计较为新颖,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