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篇)
本节课中以书本中的情景为学习材料,简洁呈现,直接入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曾一度迷失在喧闹的情景教学中。轻易抛弃教材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把握学习的 主动权,节约时间以投入到有效学习中。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其实学问的内化必需是学生个体依据已有学问和阅历针对问题主动加以分析和思索,然后产生迁移的过程。但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学生把握的状况也不尽一样。在本章内容中学问点并不需要教师过多地指导,教师只要供应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平台,仔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然后适时小结,其他的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这主要表达在:
1、竖式计算时允许从高位算起和从低位算起并存,等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进为),自己领悟哪一种计算挨次更简便。
2、学习竖式计算的目的。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不是 简洁的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数据简洁,学生的结局是多样化的,而竖式使学生学习
的一种新的计算方式。为了后续的学习除了要求书写标准,还要沟通他们与其他算法的相通处,这也是主题中彰显的重要教学思路。
3、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人的进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根底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进展。本本节课我通过制作课件的展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详细化。对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好的根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学问和技能作有效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在此根底上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展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力图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呈现活生生的数学学问,而不是死的数学学问。
4、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索与合作沟通加强估算,鼓舞算法多样化。在探究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同学估一估,培育了学生的估算的力量。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学问阅历去计算想,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沟通争论中,不少同学的口算力量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机构,在沟通中学生充分体验了胜利的喜悦。在此根底上,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根底,像大学生通过仔细的思索与合作沟通得出了笔算乘
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学问解决问题,到相互沟通探究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受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的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成为了学习的仆人。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二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认、读、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首先,通过购物阅历以买学具、食品和数学书本的价格。引出小数,这时展现一些食品的价格和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认和读,接着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学问阅历,最感兴趣的情境,最符合他们的数学现实中接触到小数,把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放在了以“元”为单位的背景中,利用了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从1元中拿出0.8元,逼着学生把1元兑换成10角,这个过程强化了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桥梁作用,0.8元其实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拿出其中的8份,自然地让8/10与0.8之间建立了联系;再通过应用举例,让学生发觉几角就是非常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元,教师引得到位,学生学得主动。有了这局部教学,学生对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的熟悉;然后又引领学生感受长度单位中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米尺上分米与米的关系,从分数角度看,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表示这样的一份,可用1/10米表示,由于在货币单位中已经感知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很简单发觉米,还可以用0.1表示,从而得出“几分米”。
总之,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关键在于教师处理教材时,对教材文本价值的不同把握。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现实认知阅历动身,做到既敬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只有对教材文本理解正确了、透彻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自如地用运各种教学方法,驾御课堂上千变万化的各种状况。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三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个单元是让学生逐步经受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及试商、调商的过程,把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展笔算。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时,学生学习起来还是存在许多问题,计算速度慢,出错率高。在试商时,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后,就用初商乘这个整十数往下计算;要调商时,不知道初商要往大调还是往小调;竖式中常常消失:30—24=16、9—7=3,……
究其缘由,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平常缺少必要的根本训练。教师对根本计算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学生的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不娴熟。这是造成错误的最大缘由。
2、缺少必要的计算习惯的培育。局部学生存在抄错题目,漏写答案等问题。其实在计算教学中,学生的错误许多与态度和习惯有关,真正不会做的人少之又少。
3、教师的影响。学生的计算力量与教师相比,无疑是存在许多差距的。但往往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无视了这一点,以教师的眼光去对待计算,造成不能关注教学中的细节。如:
99÷43 208÷38 868÷62
996÷83 727÷27 602÷57
假如教师不加以讨论,就很难发觉这里既有商一位数的,也有商两位数的。而教材的例题仅涉及到商一位数的,因此学生就有可能依靠仿照例题导致错误。
对策:
1、强化口算。加强口算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在平常的每节课中。口算是笔算的根
底,每天花上2分钟进展几组口算练习是必要的,只要坚持,信任学生的口算力量就会明显提高。
2、适当增加关于计算的训练量。但是在专项的计算内容教学以外,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训练,每天练一下。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四
《千米的熟悉》这一课的学问目标是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展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千米的熟悉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拟困难。教学中,学生的确最不简单理解的是从哪到哪也许有1千米。因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上课的前一天晚饭后随家人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拟简单建立千米的观念。这样学生就能跟实际操场的状况
联系起来理解和把握。这对于一局部学生有了很好的帮忙。在课堂教学时我带学生到操场上课, 实际测量和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学生显得特殊兴奋。大局部学生能在能详细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 米。教学效果较为抱负。有个别留意力比拟简单分散的学生,对于在室外上数学课感觉很新奇,对于该课的内容的关注度就削减了,所以对于这一小局部学生来说,到达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抱负。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假如要在课外进展实际方面的操作,我会事先讲清目的和要求,以到达预期的效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