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个人工作日报
雨后池上
(北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
2)试从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2.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请解释初平暖树两个词语。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破阵子是本词的, 词的作者辛弃疾是派的代表作家。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梦回的情景?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鞅(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霰(xiàn现):小雪粒。
1)诗中用野外“________”“________”来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
2)有人说,陶渊明的诗歌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请结合这首诗和他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
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睛。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注】春晚,即晚春,此时正是山家农忙春耕季节。
1)贯休的诗善用叠词,请你说说第三句蒙蒙泠泠两个叠词妙在哪里。
2)结合注释和诗句,说说这首诗写出了雨后山民怎样的心情。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乙)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本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舍弟,指自己的弟弟。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况乃:何况,况且。
1)下列对两首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所做,表达的情感却并不完全相同。
B.两诗首联都在写景,都描述了国都沦陷时萧条破败的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C.两诗颔联都运用了拟人手法,都将主观情感移情于物,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D.两诗都提到了家书,也都同时提到了战争。可见诗人既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E.甲诗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宽慰:毕竟是战乱,家信不能寄达弟弟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胸。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人在甲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请说说本诗尾联中字的妙处。
8.古诗词赏析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结庐指的是________,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语句回答________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的含义。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少年行(其二)
【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10.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 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11.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各题。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新翻羽调绿腰________的感情,尤其是“________”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之中的情景。
2)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对字作简要赏析。
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是李白青年时期所作,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他对故乡的之情。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
B. 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绘景物,富有变化。
C. 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宛如图画。
D.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无奈伤感的思乡之叹,让人深感悲凉。
1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东坡[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荦(luò)确:怪石嶙峋的样子。铿然:象声词。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热爱自然、豁达乐观的思想情趣?联系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词的下片主要是用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的?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朱泰祺,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乙)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本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舍弟,指自己的弟弟。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况乃:何况,况且。
1)下列对两首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所做,表达的情感却并不完全相同。
B.两诗首联都在写景,都描述了国都沦陷时萧条破败的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C.两诗颔联都运用了拟人手法,都将主观情感移情于物,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D.两诗都提到了巴拉利尼“家书,也都同时提到了战争。可见诗人既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E.甲诗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宽慰:毕竟是战乱,家信不能寄达弟弟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胸。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人在甲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16.古诗文阅读
(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1)《饮酒》此中有真意一句中的此中肃红具体指代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请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解。
2)有人说,可以从陶弘景《诏冋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中读出陶渊明《饮酒》(其五)里的悠然来,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诗中的哪个词语相照应?
2)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是李白青年时期所作,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他对故乡的之情。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经文
A. 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
B. 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绘景物,富有变化。
C. 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宛如图画。
D.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无奈伤感的思乡之叹,让人深感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