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案:品读李白的壮丽山水诗篇《望岳》》
李白的《望岳》是一篇充满了壮美山景的诗篇,也被许多人称之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篇诗作除了展现出李白超凡写作才华之外,还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我们的学生进行“望岳”这篇诗的品读呢?本文将从诗歌背景、诗歌结构、描写手法和主题思想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诗歌背景
《望岳》这篇诗是李白于唐朝时期所作,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盛世之中。李白时期的人们在享受着国家繁荣富强的同时,也喜欢到各地游山玩水,热爱自然风光。而“望岳”一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李白当时正在陕西游玩,他不仅仅观看了陕西境内的山水风光,还在自己的思考中,发现了自然界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正是这篇诗歌的创作背景。
二、诗歌结构
《望岳》这篇诗的结构非常的简单,因此读者容易掌握内容,对于深入阅读这篇诗有所助益。整首诗共有四句,七言古诗。每一句都是以“岱”字出现的,而且每一个“岱”字都代表着不
同的意义。第一句:岱顶如金刚,斧劈琅琊榜。这句话表明大岳山,山巅如金刚,不可战胜;第二句:穴居谁惯贫,乘槎逐北海。这句话表现出的是李白对在大岳山附近居住的穷苦山民的同情;第三句:五岳祭司舞,九夷礼橙黄。这里是在描述古代五岳之一的大岳山所拥有的祭司活动。最后一句:树高千万尺,江流自由曲。这是全诗最后一句话,主要是表现出李白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描写手法
李白在《望岳》这篇诗作中,运用了大量如金刚、琅琊榜等具有艺术特的修辞手法来描绘山脉的形态,以及滔滔江水的流动。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清晰的看到山的峰峦,江的波澜。同时,作者也将本人的情感融入到山川风景之中。比如,他用“自由曲”形容江水的运动轨迹,表现出自然界自由的特点,还用“万丈高楼平地起,秦淮阴阴烟水寒”表现出了杭州西湖山的清丽气质。正由于如此,让我们在阅读这篇诗的时候感受到了山川自然之美的超然离奇之处。
四、主题思想
望岳原文
李白在《望岳》这篇诗中,除了吟咏大自然的壮美风景之外,另外也表现出对现实中社会问题、人类命运等方面的思考。比如,他对穷苦山民的关注,表现出了他深深的同情之心;对于祭司舞和礼器的描写,也揭示出建立自然信仰,尊重自然法则的思想内核。这样,我们在品味《望岳》这篇诗的时候,更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厚思想意义。
《望岳》这篇诗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极具教学意义。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整首诗篇的构成和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其中的思想内涵。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这篇诗文的珍贵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