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岳原文
一、前言
杜甫一生所创作了三首题为《望岳》的诗,即两首五言古诗(首句为“岱宗夫如何”和“南岳配朱鸟”),一首七言律诗(首句为“西岳崚嶒竦处尊”),分别创作于其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分别描写了东岳泰山(“岱宗夫如何”),西岳衡山(“西岳崚嶒竦处尊”),南岳华山(“南岳配朱鸟”),学界针对这三首同题诗展开了相关的研究,目前,知网数据显示关于这三首诗对比研究的相关论文有八篇,主要围绕“杜甫的诗歌发展历程”,“杜甫诗歌的发展、变化”以及“杜甫的心灵轨迹”等议题展开。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首诗中流传度最广的则是杜甫青年时期创作的《望岳》(“岱宗夫如何”),也颇受到杜甫诗译者的青睐。从知网的数据库来看,关于这首《望岳》英译文本的研究论文共四篇,这四篇论文均以《望岳》为蓝本,分别从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英译文本的语篇视点、英译本和阿译本的对比、翻译中的形神问题这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其中,《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下〈望岳〉一诗的英译》对比了吴钧陶与许渊冲两个人对《望岳》一诗的英译文本,探析其英译文本中文化思想的运用;《唐诗英译适应选择的语篇视点研究———〈望岳〉两译本例析》一文以翻译生态观为理论基础,对比了Innes Herdan 和吴钧陶的《望岳》两译本,分别从语言视点、文化视点和交际视点转换进行比较分析;《诗歌翻译中的形神问题———以杜甫〈望岳〉一诗的英译为例》一文则立足于诗歌翻译中的形似和神似两点,对比分析了吴钧陶和某匿名者的英译文本。从万方的数据库来看,除上述四篇外,另有两篇对《望岳》一诗的英译本展开研究,其中,《放荡齐鲁裘马轻狂
仰望东岳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英译版的“三美”分析》一文集中分析了许渊冲的译本,并从中探讨了诗歌翻译中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关联理论关照下的杜甫山水诗英译版———以〈望岳〉为例》以关照理论为理论基础,串联分析了许渊冲、唐一鹤、路易·艾黎三人的版
本。综上所述,针对《望岳》一诗的翻译,吴钧陶和许渊冲的英译版本被研究的较多,不难看出,吴的译本注重翻译形式上的对等,较多采用直译的手法,比如将《望岳》一诗的题名翻译成“Looking at Mountain Tai”,而许的译本更注重翻译的三美原则(“意美”,“音美”,“形美”),因此较多采用直译的手法,如将“岱宗”翻译为“peak of peaks”,采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侧重翻译的音韵美,但两人在翻译过程中均注重一句尾字的韵脚,即遵循中国古诗的传统,做到形式上的对等。本文拟从孙大雨、许渊冲、宇文所安三位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出发,来进一步探讨《望岳》一诗的英译技巧以及不同技巧之下的各自得失。
二、三位译者生平、文化背景及翻译观
孙大雨(1905—1997)中国著名诗人、翻译理论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早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1928—1930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他的诗歌翻译作品有《屈原诗选英译》、《古诗文英译集》、《英诗选译集》以及莎士比亚的七部戏剧作品。因此,孙大雨在中英诗歌互译方面都颇有建树,其中,在英诗中译方面,他指出“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的翻译,要求移植者对于原文和所译文字
的造诣都非常高,要能深入理解和提取原作的形相到奥蕴,又善于挥洒自如地表达出来,导旨而传神,务使他能在他那按照原作的再一次创作的成果里充分体现原作的精神和风貌。”①而在中国古诗英译中,他提倡译格律韵文英译中国古诗,在《关于格律韵文英译中国古诗的几点具体意见》②中对比了西方世界几位译者和他自己关于几首古诗的译本,他着重强调一下以下两点:(1)主张用古典的英文诗歌格律(比如古典诗歌中的抑扬五步格)来英译中国古诗,他认为有的国外译者会出现以四音部和五音部诗行的混合体来英译同一首诗歌,比如英国汉学家赫勃脱·埃·贾尔斯英译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时“过于频繁,不适当的韵
2019年2月
第16卷第2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16No.2
Feb.2019
《望岳》的英文译本对比分析
———以孙大雨、许渊冲、宇文所安的翻译观为中心卢晓倩(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陈炼(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要:杜甫一生创作了三首《望岳》诗,被翻译介绍的最多的当属其青年时期创作的五言古诗(首句为“岱宗夫如
何”),充分表现了其青年时期的壮志豪情,不同于其“沉郁顿挫”主体风格。我国翻译家孙大雨、许渊冲和北美汉学家宇文所安都曾翻译过此诗,而他们不同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不同翻译观念指导着其翻译实践,通过对比这三者的文本,可以体会其翻译不同特点及各自得失。
关键词:《望岳》;英译文本;翻译观
基金项目: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陈炼指导学生科研立项“目的论视角下具有中国特的‘习’语英译策略研究———以
2018习近平博鳌论坛主旨演讲为例”
作者简介:卢晓倩(1994-),湖北洪湖人,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陈炼(1972-),湖北武汉人,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修辞与写作。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