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诗的儒家文化解读
作者:张道云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1年第09期
作者:张道云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1年第09期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本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这一年杜甫二十四岁,据他自己说,由于文章的不合时宜,他忤了主考官,因而落第。此时的杜甫一方面有着儒者积极入世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因落第而入世不能,两方面激烈的碰撞无疑是本诗情绪的背景。
此诗之中弥漫着君子之儒气。一方面诗人存有一触即发的儒家用世情绪;另一方面杜甫
所面对的是此山此景、此种浓郁的儒家理想氛围。
从这个意义上说,望岳而抒儒者情怀是此诗的主题。其内涵包括:杜甫在诗中一方面是以儒者之情怀尽可能地来对泰岳进行理解;另一方面杜甫在诗中又表现出努力使自己的抱负得到认可与洗礼的欲求。
按照这一思路,笔者想就文字具体来解读一下弥漫在诗中的儒者的怀抱。
具体地说,从情怀而展开思路,本诗包含有四个部分。其中“岱宗夫如何”以突兀发问领起全篇,是诗情展开的第一部分。我们认为,杜甫这里的突兀发问虽使人有茫然之感,但于杜甫则是处于自觉意识,即杜甫是将泰岳放到宇宙苍茫的背景中来看儒者的风范的。本句还有一个特点,即以岱宗来直呼泰岳,为下面颂体的拟人化作了铺垫。
从“齐鲁青未了”到“阴阳割昏晓”这三句是全诗情感展开的第二个逻辑环节。
“造化”这一联从语气上承接上文,转而用颂体笔法,从形而上的高度写足了泰岳作为五岳之首的庄严、深沉之品质。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一联是诗情展开的第三个环节。紧承上面仍是采用颂体笔法,诗思则翻出了历史文化氛围,换一角度向着更深层次开拓。具体地说,“荡胸”这一句是借写峰峦起伏喻指泰岳其襟怀的阔大,尤其是拟人化的句式更增强了对此宽阔襟怀表现的感染力;“决眦”一句则写出了泰岳之雄视,“以天下为小”的气魄,其魅力在于使人更进一步体验到泰岳襟怀的开阔,层云叠于其上,其雄视聚散归鸟游弋的姿容,尽收无边的风景的艺术效果。到此为止,杜甫将一个充溢着生命力且有着丰富内涵的泰山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诗也自然地转入了下面第四个逻辑层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