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诗歌的艺术特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安庆人。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在山海关自杀。已出版有长诗《太阳·土地篇》、短诗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1995年由西川选编出版的《海子的诗》是比较全面的选本。
海子是一位富有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幻想和激情是他诗歌创作的两大动力。他一直梦想创造“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通过诗歌来追寻精神的故乡,探索生存的本质。在这一梦想的推动下,从1984年到1989年5年间,子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包括短诗、长诗、诗剧和一些礼说。其中流传最广最具影响的是他的短诗。《亚洲铜》、《以梦为马(春天,十个海子》、《阿尔的太阳》、《献诗》、《西藏》等短诗和长诗《土地》、《弥塞亚》为其代表作。
《亚洲铜》以充满激情的想象,把“黄土地”由平面的铺展而立体化,变成具有雕塑感和凝固感的“亚洲铜”:“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会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诗人的思绪跳跃奔流,像“爱怀疑和爱飞翔的鸟”,循着时间之河,诗人
想到屈原,想到他留给我们的诗与智慧,诗人的笔尖蕴蓄着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向往与膜拜,踏入时间的河流。末节“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作月亮”,象征着诗人对生命燃烧之后的平静、和谐、理性的追求。像海子的其他诗作一样,诗人幻化的心绪、跳跃的思维、丰富而隐秘的意象使《亚洲铜》包孕了多重含义,提供了多种解说的可能。
海子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家尼采、雅斯贝斯、海德格尔的影响,他专注于生存本质的追寻,不断追寻人类和自己心灵的精神故乡,因而“远方”和流向远方的“河流”就成为他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他以梦为马,遨游古今,上天入地,寻着生存的理由、活着的意义。在《远方》里,开始一句“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充满着追寻者的忧伤和孤独。“土地”或“大地”是海德格尔诗学中的重要概念,在海子的诗中也具有丰富的内涵。“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海德格尔表达诗学和哲学理念而经常援用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海子一生中重要的长诗《土地》正是在此启发下,视“土地”为激情、生命和艺术的源泉与归宿:“大地,盲目的血/天才的语言背着血红的落日/走向家乡的墓地!”  海子信奉海德格尔关于诗是“澄明之境”的说法,他通过诗歌来寻神性的光辉,把栖居在大地上最原始的存在——一切自然之相,生命、爱、生殖等等一一作为诗歌的基本母题,作为通往神性的途径而反复表现。他还时常沉入梦和幻笼深处,探询死亡的面目。诗人在生命最后留下的抒情
诗《春天,十个海子》里,以生命的激情体味死亡:“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空虚而寒冷的乡村”。大地上不断毁灭的事物深深震撼着海子的心灵,但他并不悲观,他相信:逼近死亡的时刻就是对存在的深刻体验。对生存、死亡、生命意义的关怀和追问,使海子的诗带有浓郁的思辨彩,但是,海子以敏锐的语感和直觉将这些人文主义精神的终极关怀化解在感性的流动的诗句里,使他的诗具有了现代的彩。
海子对于西方文化典籍涉猎广泛,他热爱印象派画家梵高,称梵高为“我的瘦哥哥”(《阿尔的太阳》),并像梵高一样,用自己燃烧生命的热情来写诗,写自然和世界。由于诗人常在一种超验的直觉状态下写诗,因而他的诗歌语言和意象虽然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但阅读阐释却有相当的难度。比如《秋》:“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神的故乡鹰在言语/秋天深了,王在写诗/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鹰的出现完全是直觉的比喻,尽管最后两句让人若有所悟,但还是晦涩难懂。他诗中的比喻和想象也非常独特,如《诗人叶赛宁》中写诗人的诞生“野花的小手在怀孕/生下诗人叶赛宁”,就是一个极为奇特的隐喻。
海子的诗歌
海子的抒情诗通常较短,写景状物时主观彩很强,比如他写云,“就像山腰安静的水/流着天空”(《云》),简洁而充满动感,不写云在天空飘,而是写云流动着天空,看似违背了常理,实际上却写出了诗人真实的视觉感受。他写水,“水很美/水啊/无人和你/说话的时刻很美”(《风很美》),营造出超凡脱俗的静谧境界。又如《天鹅》一只天鹅受伤/其实 一诗:“有只有美丽吹动的风才知道/她已受伤。她仍在飞行/而我身体里的河水却很沉重/就像房屋上挂着的门扇一样沉重/当她们飞过一座远方的桥梁/我不能用优美的飞行来呼应她们”。天鹅和“我”相互映衬,构成了悠远、凄迷的氛围。
海子十分注意诗的形式,语言简洁,有表现力,平常的词语经他整合,就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比如《九月》:“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全诗在句与句之间,节与节之间彼此呼应,回复往返,富有韵律感。这类吸收了民歌手法的诗作显示出海子诗歌风格的另一面。
精神家园的重建是海子“新乡土抒情诗”的抒情母题之一。他将自己的童年与少年时代积累的
乡村生活经验,凝结成一个相对质朴、单纯的世界,并希望在这个世界里建构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笔下的“麦地”、“太阳”,被他赋予了独特的精神指向和意涵。“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麦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回顾往昔/背诵各自的诗歌/要在麦地里拥抱”(《五月的麦地》)。因此,海子诗歌中的麦地、草原、村庄、太阳、月亮、天空、女孩子、向日葵、树木、雄鹰等,往往成为带有独特的文化意味的意象,感情基调既不大肆张扬,又不消沉哀伤。
拷问人类当下共同命运亦是海子的“新乡土抒情诗”的抒情母题之一。如他的长诗《土地》,全诗“拥有一个大型的象征体系,由生动的灵兽和诗歌神谱组成;长诗的主题涉及人类在当代的整体命运”,失去了“大地”——精神家园的人们只能依靠肤浅的欲望来确证自我的存在。长诗中的“王子”形象,无疑被海子注入了自己独特的精神气韵,对王子受难、承当和牺牲等行为的书写,为人类摆脱漂泊无着的无聊肤浅状态提供了一种思考向度。
海子诗歌主要有抒情短诗和“史诗”两种类型。①抒情短诗: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了诗人古朴、纯真地对于人类精神家园的渴望,诗歌语言素朴、纯净,熠熠生辉,有着天才般的质素。②史诗:体现了诗人将叙事与抒情、激情与理性、个人的精神体验和人类文化精神进行融合的追求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