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a3b3c33abc(abcR+,当且仅当a=b=c时取“=”号)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证明一些不等式.
  (2)通过对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与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法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证明不等式的哪一种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生:求差比较法,即
  师:由于不等式复杂多样,仅有比较法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有关不等式的定理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如果abR,那么(ab)2属于什么数集?为什么?
  生:ab时,(ab)20,当a=b时,(ab)2=0,所以(ab)20.即(ab)2
  R+{0}
  师:下面我们根据(ab)2R+{0}这一性质,来推导一些重要的不等式,同时学习一些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二、推导公式
 
  1.奠基
  师:如果abR,那么有
(ab)20
  把①左边展开,得
a22abb20
a2b22ab
  ②式说明两个实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2倍.这就是课本中介绍的定理1,它是一个
很重要的绝对不等式,对任何两实数ab都成立.由于取“=”号这种特殊情况,在以后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通常要指出“=”号成立的充要条件.②式中取等号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呢?
 
  师:充要条件通常用“当且仅当”来表达.“当”表示条件是充分的,“仅当”表示条件是必要的.所以②式可表述为: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
  以公式①为基础,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公式②,这种由已知推出未知(或要求证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通常叫做综合法.以公式②为基础,用综合法可以推出更多的不等式.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探索.
  2.探索
  师:公式②反映了两个实数平方和的性质,下面我们研究两个以上的实数的平方和,探索可能得到的结果.先考查三个实数.设abcR,依次对其中的两个运用公式②,有
a2b22ab
b2c22bc
c2a22ca
  把以上三式叠加,得
a2b2c2abbcca
  (当且仅当a=b=c时取“=”号)
  以此类推:如果aiRi=12,…,n,那么有
  (当且仅当a1=a2==an时取“=”号)
  ④式是②式的一种推广式,②式就是④式中n=2时的特殊情况.③和④式不必当作公式去记,但从它们的推导过程中可以学到一种处理两项以上的和式问题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迭代与叠加.
  3.再探索
  师:考察两个以上实数的更高次幂的和,又能得到什么有趣的结果呢?先考查两个实数的立方和.由于
a3b3=(ab)(a2abb2)
  启示我们把②式变成
a2abb2ab
  两边同乘以ab,为了得到同向不等式,这里要求abR+,得到
a3b3a2bab2
  考查三个正实数的立方和又具有什么性质呢?
  生:由③式的推导方法,再增加一个正实数c,对bcca迭代⑤式,得到
b3c3b2cbc2
c3a3c2aca2
  三式叠加,并应用公式②,得
2(a3b3c3)a(b2c2)b(c2a2)c(a2b2)
a·2bcb·2cac·2ab=6abc
a3b3c33abc
  (当且仅当a=b=c时取“=”号)
  师:这是课本中的不等式定理2,即三个正实数的立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3倍.同学们可能想到n个正实数的立方和会有什么结果,进一步还会想到4个正数的4次方的和会有什么结果,直至n个正数的n次方的和会有什么结果.这些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外去研究.
  4.推论
  师:直接应用公式②和⑥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不等式.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这就是课本中定理1的推论.
 
 
  (当且仅当a=b=c时取“=”号).这就是课本中定理2的推论.
  当aiR+(i=12,…,n)时,有下面的推广公式(在中学不讲它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