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6分)
复活的土地
艾 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达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
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就是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
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
答案 D
解析 “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曲解文意,偷换概念。 “诗人”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整首诗的语言是素净的、庄重的,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却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了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
B.“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的颗粒”,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了大地即将复活,照应标题。
C.第二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地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
D.“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情感得到释放,增强了抒情效果。
答案 A
解析 “没有用到形容词”说法绝对。本诗虽不像一般的诗歌那样大量运用形容词以描述景物、抒发情感,但也用到了“高亢”“辛勤”“明朗”“温热”等少量形容词。
3.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水深火热的生活即将结束,诗人勉励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②“悲哀的诗人”就是指诗人自己,诗人让希望在自己久久负伤的心里苏醒,也就是暗示光明即将到来;③诗人也是民众的一部分,诗人所体现的情感就是民族的情感,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借勉励自己来勉励人民大众。
4.法国散文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称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灵感”,艾青也说“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有人说艾青就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本诗以“复活的土地”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 ①“土地”贯穿全诗,从眼前所见的大地想到播种者、诗人和战斗者,使诗歌浑然一体;②“复活的”指看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之时,诗人发现了别人还没有看见的新事物,联想到了苦难即将过去,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③多年郁积在胸中的伤痛、忧患和期待,使诗人全身心地体验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④“复活的土地”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战争即将来临,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充满信心;⑤“复活的土地”中的“地”与整首诗的韵脚更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6分)
铁 匠
刘半农
叮当!叮当!
清脆的打铁声,
激动夜间沉默的空气。
小门里时时闪出红光,
愈显得外间黑漆漆地。
我从门前经过,
看见门里的铁匠。
叮当!叮当!
他锤子一下一上。
砧上的铁,
闪作血也似的光,
照见他额上淋淋的汗,
和他裸着的,宽阔的胸膛。
我走得远了,
还隐隐的听见,
叮当!叮当!
朋友,
你该留心着这声音,
他永远的在沉沉的自然界中激荡。
你若回头过去,
还可以看见几点火花,
飞射在漆黑的地上。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反复出现“叮当”的打铁声和闪烁的火花,传神地写出了铁匠劳动时富有代表性的特征。
B.“外间黑漆漆地”“漆黑的地上”富有深层含义,象征着时代背景和环境的黑暗、滞重和沉寂。
C.诗歌最后发出“该留心着这声音”,注意“火花”的呼吁,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和敬重。
D.诗歌写的是铁匠打铁,但其寓意是突出底层人民劳动生活的沉重与苦难,精神的压抑与痛苦。
答案 D
解析 “突出底层人民劳动生活的沉重与苦难,精神的压抑与痛苦”错。这首诗意在表达对铁匠的歌颂和赞美,立意指向光明,而非“沉重与苦难”“压抑与痛苦”。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了具体生动地刻画铁匠的形象,诗人采用了空间移动的手法,通过距离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来描写铁匠的劳动。
B.全诗以诗人的视觉和听觉为中心,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展现了三组互相联系又各有特的画面,描绘出铁匠打铁的全景轮廓。
C.诗人以洗练的笔法,有点有面、有声有、有实有虚地塑造了在黑夜中打铁的铁匠的形象,生动真切,有强烈的感染力。
D.诗句基本上由二拍、三拍、四拍三种不同整数的诗行组成,错落有致,起伏多变,形成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富有音韵之美。
答案 B
解析 “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错。与诗歌内容顺序颠倒,应是“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
7.这首诗塑造的铁匠形象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诗歌塑造了一个勤劳、刚健的劳动者形象。②诗歌对黑夜中铁匠的形象及其劳动场面的塑造,给人以光明与希望之感。
8.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清脆的打铁声”与“夜间沉默的空气”“沉沉的自然界”进行对比,从听觉上给人带来铿锵有力的节奏感,衬托出周围环境的沉寂,突出了铁匠所生活的时代的滞重。②用打铁时的红光、火花与漆黑的夜晚进行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突出了红光与火花的明亮,寓意光明与希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