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辞海】之《道路的别名》
【别名辞海】之《道路的别名》
编著:⽥家双
川陆
⽔陆。亦指⽔陆路途。汉张衡《天象赋》:“迤奎娄之分野,辨邓鲁之川陆。”晋潘岳《西征赋》:“凭⾼望之阳隈,体川陆之污隆。”唐杜甫《龙门》:“往还时屡改,川陆⽇悠哉!”唐李中《邮亭早起》:“星河吟⾥晓,川陆望中春。”唐武元衡《送吴侍御司马赴台州》:“卢耽佐郡遥,川陆共迢迢。”宋杨万⾥《得寿仁寿俊⼆⼦中涂家书》:“默数川陆程,⼏⽇当返役。”清刘光第《万寿⼭》:“维昔经营⽇,淫潦迷川陆。”
川途
亦作“川涂”。道路。南朝谢灵运《九⽇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岂伊川途念,宿⼼愧将别。”《宋书·沈攸之传》:“⽽攸之密迩内畿,川涂弗远。”唐张说《出湖寄赵冬曦》:“川途倏忽间,风景依如昨。”另,⽔路。唐刘长卿《越江西湖上赠皇甫曾之宣州》:“莫恨扁⾈去,川途我更遥。”宋梅尧⾂《⾈中闻蛩》:“时节不苦留,川涂⾏已半。”明王问《⾃⼭中泛湖归》:“川涂风浪平,沿流弄清浅。”
宋周邦彦《氐州第⼀》:“景物关情,川途换⽬,顿来催⽼。”
槐路
指京城槐荫道。南朝梁元帝《长安道》:“雕鞍承赭汗,槐路起红尘。”北周庾信《兖州刺史⼴饶公宇⽂公神道碑》:“报功之册,则槐路是仪;赠⾏之典,则荆河惟牧。”唐陈⼦良《赞德上越国公杨素》:“桂宫擅鸣珮,槐路独飞缨。”宋梅尧⾂《袷享观礼⼆⼗
韵》:“黄麾转槐路,朱辇驾云虬。”
郊衢
城外的道路。《列⼦·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南朝江淹《杂体诗》:“薄⾔遵郊衢,揔辔出台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偶出郊衢,醉⼈适触卤簿,即遣⼈缚付京尹,⽴毙杖下。”
峤路
⼭路。南朝颜延之《车驾幸京⼝三⽉三⽇侍游曲阿后湖作》:“⼭祇跸峤路,⽔若警沧流。” 唐王勃《九成宫颂词》:“⽅神护野,岳将清涂,回麾峤路,逗跸⼭枢。”
径术
道路。《吕⽒春秋·孟春》:“王布农事,命⽥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诱注:“端正其径路,不得邪⾏败稼穑。”宋谢绛《答梅圣俞问隐》:“题榜为服训,义取铭盘盂。后岭双松亭,径术何逶迂。”宋张嵲《春夜⼭居望⽉思故园有作》:“逝将归旧邦,⼭河宛平⽣。
丘园已芜没,径术春草青。”明张居正《重游萧⽒园亭》:“祇愁迷径术,何意屡经过。”
平逵
平坦的道路。晋左思《魏都赋》:“廓三市⽽开廛,籍平逵⽽九达。”李周翰注:“逵,道也。”宋汪晫《次韵丁簿杂兴》:“⼈⾏谨所趋,畏途或平逵。”
平坦的道路。《楚辞·远游》:“召黔羸⽽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汉张衡《南都赋》:“总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南朝谢朓《送远曲》:“⽅衢控龙马,平路骋朱轮。”唐张说《扈从南出雀⿏⾕》:“陕关凌曙出,平路半春归。”唐孟郊《西斋养病夜怀多感因呈上从叔⼦云》:“西北有平路,运来⽆相轻。”另,⽔路。宋蔡伸《清平乐》:“彩⾈双橹,六⽉临平路。”
平途
亦作“平涂”。平直的道路。北周庾信《⼩园赋》:“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南朝谢灵运《登庐⼭绝顶望诸峤》:“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宋薛仲庚《读书》:“骏马骤平途,⾥程何⾜计。”宋强⾄《太阳岭》:“⽅⼨⼈⼼犹有险,况教⼴地尽平涂。”元胡⽤和《⼀枝花·隐居》:“崎岖⼭⼏⾥平途,萧疏景⽆半点尘俗。”
衢逵
道路。明张居正《答司成姜凤阿》:“昔在词林,宿承休问,中见青蝇点璧,每切不平,虽曾属意台⾂,⼒为雪涤,然不能招遗贤于薖轴,致逸⾜于衢逵,斯孔⼦所谓知柳下之贤,⽽不与⽴者与?”清唐孙华《宋坚斋刑部斋中观南巡图恭纪》:“亦如营作新丰市,各辨门户知衢逵。”
衢术
道路。明陈⼦龙《封给谏歙姚公⼋⼗寿序》:“先⽣虽以魁垒闻天下,⽽好⾏其德,修掩骼之令,⼴祝⽹之仁,治衢术,筑桥梁。”明沈榜《宛署杂记·圣谕》:“今观衢术之交,绣窗绮席,曳罗衬锦,累褥重裀,⽽鹑结者尚次诸涂,彼何有于桑?”
术径
⼤道与⼩路。亦泛指道路。明宋濂《戴亭张⽒谱图记》:“但见其栋宇鳞次,术径交罗,朝⼣循环于诗
书俎⾖间,竟迷其西东。”明归有光《见村楼记》:“中丞⾃幼携策⼊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术径,皆可指也。”《墨⼦·明⿁下》“退⽆罪⼈乎道路率径”清孙诒让《间诂》:“率径当读为术径…… 蔡邕《⽉令章句》云:‘术,车道也;径,步道也。’”
术阡
道路。南朝谢灵运《⼊华⼦冈是⿇源第三⾕》:“险径⽆测度,天路⾮术阡。”吕延济注:“术阡,道也。”唐储光羲《采莲词》:“⼴江⽆术阡,⼤泽绝⽅隅。”清⽅式济《采萱》:“晓起望术阡,萱花盈古道。”
术衢
道路。《墨⼦·号令》:“环守宫之术衢,置屯道,各垣其两旁,⾼丈,为埤倪……屯陈、垣外术衢街皆为楼,⾼临⾥中,楼⼀⿎、聋灶。即有物故,⿎吏⾄⽽⽌夜以⽕指⿎所。”《魏书·⾷货志》:“其有特不⾃存者,悉检集,为粥于术衢,以救其困。”
坦途
亦作“坦涂”。平坦的道路。《庄⼦·秋⽔》:“明乎坦涂,故⽣⽽不说,死⽽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唐韩愈《寄卢仝》:“往年弄笔嘲同异,怪辞惊众谤不已。近来⾃说寻坦涂,犹上虚空跨绿駬。”
宋苏轼《刘壮舆长官是是堂》:“作堂名是是,⾃说⾏坦途。”宋徐元杰《别旴江易耕道》:“丁宁后会秋风鹗,万⾥青冥是坦涂。”宋杨万⾥《闷歌⾏⼗⼆⾸》:“婺源五岭祈门峡,今是危涂是坦涂?”
庭唐
平坦的道路。庭,通“亭”。平。唐颜真卿《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夫骐骥千⾥之⾜,踣于庭唐之内。”
途径
亦作“途迳”。道路,路径。多⽤于⽐喻。清李渔《⽟搔头·缔盟》:“就是这个尊衔,也只好借为途径。”夏仁虎《旧京琐记·考试》:“考试取⼠为清代登进⼈才唯⼀之途迳。”⽥北湖《论⽂章源流》:“儒家从事于⽂字,辨理决论,更为⼀家之⾔,⾃⽴经学,举史⽒之遗轨,依《尔雅》之末流,兼循途径,不失规则。”刘⼤⽩《再造·国庆》:“要给全世界⼈类创造光明,只有再仗着壮烈的牺牲,别开途径。”
途路
路途,道路。《三国志·魏志·吴质传》“封列侯”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途路虽局,官守有限,愿⾔之怀,良不可任。”唐杨炯《途中》:“途路盈千⾥,⼭川亘百重。”唐⽞奘《⼤唐西域记·⼤沙
碛》:“途路弥漫,疆境难测,望⼤⼭,寻遗⾻,以知所指,以记经途。”明⾼明《琵琶记·义仓赈济》:“奴家少长闺门,岂识途路?”
途陌
途路,道路。《刘知远诸宫调·知远⾛慕家沙佗村⼊舍》:“⾏路阙少盘费,途陌受饥恓。”凌景埏校注:“途陌,途路。”
⾏道
道路。《诗·⼤雅·绵》:“柞棫拔矣,⾏道兑矣。”清俞樾《经平议·⽑诗四》:“⾏道连⽂,⾏亦道也。”《诗·⾕风》:“⾏道迟迟,中⼼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另,修道。唐贾岛《哭柏岩和尚》:“写留⾏道影,焚却坐禅⾝。”元马熙《渔家傲》:“池上⽔枯根岸峭,池边雪霁⽆⾏道。”明⾼启《⽅匡师画》:“⾝若在师⾏道处,晚来唯讶不闻钟。”
⾏路
道路。南朝宋颜延之《秋胡》:“驱车出郊郭,⾏路正威迟。”宋谢翱《效孟郊体》:“闲庭⽣柏影,荇藻交⾏路。”路⼈。《后汉书·党锢传·范滂》:“⾏路闻之,莫不流涕。”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路含情,犹其相愍。”唐长孙佐辅《别友⼈》:“谁遣同衾⼜分⼿,不如⾏路本⽆情。”清顾炎
武《旅中》:“釜遭⾏路夺,席与舍⼉争。”
⾏阡
道路。南朝吴均《寿阳还与亲故别》:“故⼈来送别,帐酒临⾏阡。”
⾏途
道路。《后汉书·臧洪传》:“值幽冀交兵,⾏涂阻绝。”宋王谌《送薛端夫赴武学赴举》:“⾏途多早⽓,参学已秋期。”明陈第《再送董崇相户部课绩》:“⾏途登泰岱,吴门望正晴。上有⽆字碑,秦汉铭已倾。”明徐繗《归次曲阿作》:“莫向⾏途歌不易,青⼭茅屋任君栖。”
长路,远道。《楚辞·九章·怀沙》:“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汉蔡邕《释诲》:“暗谦盈之效,迷损益之数,骋驽骀于修路,慕骐骥⽽增驱。”晋陆云《答张⼠然》:“修路⽆穷迹,井⾢⾃相循。”唐杨炯《送徐录事诗序》:“两乡风⽉,万⾥江⼭,修路为下泣之思,长天⾮寄愁之所。”
修途
亦作“修涂”。长路,长途。晋张华《情诗》:“悬邈极修途,⼭川阻且深。”唐独孤及《奉和李⼤夫同吕评事太⾏苦热⾏兼寄院中诸公》:“驷马上太⾏,修途亘辽碣。”宋梅尧⾂《灵鸟赋》:“麟不时⽽出,驹流汗兮扰扰于修涂。”清黄鷟来《甲戌夏⾄武威》:“驽⾜蹶修途,青云杳难攀。”
夷道
平坦的道路。《淮南⼦·原道训》:“驰骋夷道。”平易之道。《⽼⼦》:“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马叙伦校诂引易顺⿍
⽈:“夷,平也。昭⼆⼗⼋年《左传》‘刑之颇纇’,服注:‘纇,不平也。’纇与夷正相反,故⽈夷道若纇。”
夷路
平坦的道路。晋潘尼《赠河阳诗》:“逸骥腾夷路,潜龙跃洪波。”唐司空图《⼗会斋⽂》:“辟夷路于前程,遏腾波于沸⿍。”宋彭秋宇《襄樊失守》:“列城寒⽉惊鸿散,夷路西风哨马驰。”宋廖⾏之《送长兄赴调上都次⽥俊卿韵⼆⾸》:“便应策骥⾏夷路,不⽤燃犀照碧渊。”宋卫泾《次德茂⽤惟直南楼韵》:“长征倦马思夷路,不下惊鸥避急流。”陈子良
夷涂
平坦的道路。汉张衡《西京赋》:“襄岸夷涂,修路陖险。”薛综注:“夷,平也。”⾦王若虚《五经辨惑上》:“夫⼦中庸之教,朗如⽩⽇,坦于夷涂。”唐韩愈《秋怀诗》:“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名浮犹有耻,味薄真⾃幸。”宋刘宰《秋闱后勉⼦侄》:“万⾥夷涂从此去,着鞭宁怕祖⽣先。”清魏源《栈道杂诗》:“历阻得夷涂,向明去荒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