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东省初中语文中考试题的专项考查,名著阅读逐渐引起了初中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列举了中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三种常见误区:以 压缩饼干 取代 原汁原味 ,以 面目全非 取代 原始风貌 和以 只鳞片爪 取代 消化吸收 。并结合具体的名著阅读教学实践提出了三点优化对策:一是真读,即通过内容概括、复述抽查和读书札记等方式真正熟悉文本;二是精讲,即通过总体把握和含英咀华给学生以阅读示范和提示;三是巧练,即通过片段展演、专题探究、主题交流、模拟命题和答题训练等方式提高阅读效率和应试能力。
关键词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毋庸讳言,语文教学承担着 近为考试,远谋发展 的双重任务。长期以来,虽然从主管部门到一线教师都意识到文学名著对于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往往有所提倡,但始终没能真正关注学生的阅读实效。自2007年全省中考正式将文学名著列为 阅读 板块的考查内容以来,语文课程标准中所选定的12部文学名著才真正引起了所有初中语文教师的空前重视。但由于此前普遍缺乏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误区,导致种种事倍功半,甚至 颗粒无收 的后果。
一、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常见误区
1.以 压缩饼干 取代 原汁原味 。
许多学校的师生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从初一就开始有计划的逐步 蚕食 这么多的名著,到了初三复习阶段时间一紧,更不可能逐一详细阅读原著,就寄望于 压缩饼干 式的强化记忆。以《西游记》为例,将整部名著分为作者常识、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写作特、人物评价等若干知识点,扼要的编印成一份备考资料,让学生囫囵吞枣地熟记,要求到考场上 以不变应万变 、 随机应变 。这种 为应考而记忆 的阅读方式很明显难以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不要说许多学生中考后不久就忘记了考前强记的名著知识要点,仅就应试而言也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因为阅读主体 学生的缺席、阅读内容的替换必将导致名著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2.以 面目全非 取代 原始风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彩片段
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由于经费、阅读取向和重视程度等问题,学生难以得到原著,于是教师们常常无奈地要求学生阅读、收看甚至收听原著的替代品,诸如小人书、连
环画、少年儿童版读物、影视作品、广播故事、动漫游戏、舞台戏曲、民间传说等等。众所周知,这些替代品往往加进了再创造者个人的意图,为了吸引读者以追求更多的商业利润,往往令原著 面目全非 ,接受这些信息往往会误导学生曲解原著。
3.以 只鳞片爪 取代 消化吸收
新课标中所选定的名著都是历经时间考验的世界文学精华,每一部都一个结构严密、构思精妙的整体。但许多教师漠视这一点,通常采用三种办法简单处理了一部需要反复品读的精品:一是断章取义,抽取全书几个精彩片段让学生仔细品味,不顾及全盘,这种 蜻蜓点水 式的品尝肯定会导致 顾此失彼 的应试窘态;二是浮光掠影,受外省市的中考试题影响,只是让学生熟记一些名著常识,根本不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深入文本,训练层次停留于 识记 而不是 理解 与 运用 ;三是以练代读,选取自认为精彩或重要的章节片段,按中考题型设计一系列试题,让学生像做其他阅读题那样去做题,由于对全书没有整体认知,这种训练往往让学生如坠五里云雾,答案常常陷入理解片面的泥潭。
二、中学名著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真读。
正如用餐不动碗筷不辨酸甜苦辣,游泳不入水中不知冷热深浅,名著阅读教学同样要要求学生必需扎扎实实地阅读原著,精华部分甚至需要反复品味揣摩。难怪说过: 《红楼梦》不读七遍就没有发言权 ①。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可采用如下策略:
1.内容概括。
即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所阅读的原著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述出来。如:计划用六周时间阅读《水浒传》,可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完二十回,验收标准之一就是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将每一回的故事情节用30字以内的篇幅概括出来,而且不得与原著每回前的标题和其他同学的概述一样。至于原著的阅读,实在不行就去书店现场阅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