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天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文学成就及创作背景。
2.通过阅读,体会诗歌的写作特,提升诗歌的鉴赏能力。
3.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1
教学过程:
导入
关于“树”的诗句,你能想起哪些呢?
【预设】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杨万里的诗有哪些
【点拨】“树”是很多诗歌中重要的美学意象,不仅因为树的形态优美,更因为诗人都想通过“树”讲一个更大的故事,主题有生命的循环、成长的陪伴、甚至是政治偏见。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特朗斯特罗姆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歌——《树和天空》,这首诗里的“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你也会喜欢!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心理学家。他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
他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
他于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激烈的情感寓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他总能用诗歌感动生活,抚慰浮躁中渴望宁静的内心。
2、写作背景
《树和天空》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死亡、历史和自然是作品中常见的主题。特朗斯特罗姆善于运用意象、隐喻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其诗新颖、敏锐。世界时刻在变,时间永远在流逝,或许只有空间,才多少体现着存在的永恒。所以“树”与“天空”的关系,也就寓示
着存在(人与自然)与无限、永恒的关系。“我们”(在这里代表人类、自然等客观存在)相互关爱与扶持着,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接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的爱与敬畏。因为“天空”是“我们”共同的家。
3、解题
“树和天空”言简意赅,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对象。同时,“天空”为“树”提供了背景,意象鲜明,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间。
初读赏美
学生活动1:自由伴乐诵读, 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感受!
凝炼、简洁
问题:默读诗歌,概括两个诗节的写作内容。
【点拨】
第1诗节:写树在雨中获得生机。
第2诗节:写树在等待成长的时机。
品诗析美
学生活动2: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朗诵诗歌,其他同学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并分析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含义。
意象:树、我们、天空、雨、黑鹂、雪花
问题1:《树和天空》写了树的哪些动作?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歌中“树”这一意象?
【点拨】匆匆走过,汲取生命,停下脚步,挺拔地静闪,等待雪花。
行动自如、有思想、有感情,有了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雨中,树在“走动”“有急事”“汲取生命”;雨停后,树“停下脚步”“静闪”“等待”。
“树”在倾洒的雨中汲取生命,积极向上、蓬勃生长。
在诗中,树与人互换角,树让我们看清自身的位置和生命的走向。
问题2:诗中的“灰倾洒的雨”“果园里的黑鹂”分别对应着什么?
【点拨】①“灰倾洒的雨”可以对应着自然界中或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突如其来的事件或者变故。“雨停歇”则指事件或变故过去后,“树”停下脚步,在晴朗的夜晚闪现,坦然面对,静享生命。
②“果园里的黑鹂”是一个勇敢接受自然挑战与生命挑战的战士,它积极、乐观,懂得享受自然与生命的的每一种赐予。
问题3:“雪花”这个意象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点拨】①“雪花”是冬天的象征,预示着寒冷;
②“雪花”是万物对宇宙规律一次充满自信的认可与迎接,是人类对生命暂歇的期许;
③“雪花”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望和俗物的牵绊,万物相互融合、和谐共存的化境。
想一想:“雪花在空中绽开”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参考】“雪花在空中绽开”意境优美,它可以指美好未来、美好瞬间、愿望实现的时候等。“树”因为经历了很多,它静静地、欣然接受美好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