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插秧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2·湖南益阳·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把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1.本诗的体裁是______。
2.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可知农家是大小总动员,突出插秧繁忙、紧张。
B.“抛”“接”“拔”“插”真切地展现了插秧时的分工明确,井然有序,点明题目。
C.“笠是兜鍪蓑是甲”句比喻新颖,化板滞为飞动,形成一股灵动的气势,耐人回味。
D.全诗描写农民在雨中插秧的劳动情景,典雅新奇的用语使农事的轻松之感跃然纸上。
3.面对吃饭歇息的招呼,农人为什么“不答”?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021·河南·濮阳一高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4.下列有关诗词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歌体制,“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
C.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D.“诚斋体”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歌风格的特称,杨万里号“诚斋”,故得名。其诗以语言通俗明快、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而自成一家。
5.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一、二句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
B.本诗的三、四句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战斗。
C.本诗的五、六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样,都表现了农民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
D.本诗的七、八句是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
6.下列各组对文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兜鍪:古代战土戴的头盔。                 照管:照料,照看。
B.胛:肩胛,胳膊上边靠脖子的部分。   半霎:极短的时间。
C.渠:河渠。                                        朝餐:早饭;吃早饭。
D.莳:移植。                                        匝:遍;满。
7.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②,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③,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释】①兜(dōu)鍪(móu):古代打仗时戴的头盔。②渠:他。半霎:半晌,一会儿。③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匝:满。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
B.颔联采用夸张和白描手法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的景象,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同时极写雨势之猛,插秧之艰辛。
C.颈联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
D.全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前四句,纯用描写手法,极富表现力。后四句宛若一组特写镜头,绘形绘声。全诗写得新、奇、活、快,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
9.请将杨万里的这首诗和白居易的《观刈麦》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但在塑造的农人形象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10.(2021·天津·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杨万里的诗有哪些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南宋诗人,号“诚斋”,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淳熙六年,杨万里从常州卸任返回故里,途经衢州看到农人插秧的场景,写下此诗。
B.诗歌开篇点题,直接叙事。从诗中看农家是大小总动员,反映了那个社会有滥用童工、不重视儿童身心健康的问题。
C.诗歌颔联用特写镜头描摹农人冒雨插秧的场景,用兜鍪比斗笠,用铠甲喻蓑衣,比喻新颖,形成一种活泼灵动的气势,也展现出农人如士兵,在天地中奋勇战斗的意味。
D.面对吃饭休息的呼唤,劳动者不但“低头折腰只不答”,反而表达对农事的“牵挂”,这恰能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②,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兜鍪(móu):古代战士戴的头盔。②莳(shì):移栽,指插秧。匝:遍;满。
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暗示分工精细明确。
B.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战斗。
C.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抢插的紧张程度不言而喻。
D.尾联写田夫对送饭的人的回答:抢插还未结束,稻苗还未栽稳,体现了农夫的吃苦耐劳。
12.这首《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13.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
14.“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15.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
专题06 插秧歌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2·湖南益阳·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把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1.本诗的体裁是______。
2.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可知农家是大小总动员,突出插秧繁忙、紧张。
B.“抛”“接”“拔”“插”真切地展现了插秧时的分工明确,井然有序,点明题目。
C.“笠是兜鍪蓑是甲”句比喻新颖,化板滞为飞动,形成一股灵动的气势,耐人回味。
D.全诗描写农民在雨中插秧的劳动情景,典雅新奇的用语使农事的轻松之感跃然纸上。
3.面对吃饭歇息的招呼,农人为什么“不答”?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古体诗
2.D
3.农人挂念的是“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秧苗刚插下去还不牢固,而且这块田的秧还没有插完,此时要看管好饲养的鹅和雏鸭,提防它们来捣乱。最后农人的回答看似答非所问,实则传神地反映了农事的劳身与劳心。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诗歌体裁的能力。
《插秧歌》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的能力。
D.“典雅新奇的用语使农事的轻松之感跃然纸上”错误,根据全诗来看,语言并不典雅新奇,而是通俗浅白,反映的也是农事的艰辛。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低头折腰只不答”,这是写农夫的反应:他仍然保持着插秧的姿势,手脚不停地忙着,仿佛连抬起头来望一眼的功夫也没有。这里,“只不答”,并不是说他对农妇的呼唤置若罔闻,一声不吭,而是说他没有答应农妇“歇半霎”的请求。事实上,农夫用别的话题将农妇支吾了开去。“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便是农夫的答话。言外之意是,在这当口,农夫没有时间歇息。话虽简短,意实明了。同时农夫还嘱咐妻子:照管好家中饲养的雏鸭,提防它们来田里作践。真是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家的勤劳、艰辛,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中。
(2021·河南·濮阳一高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4.下列有关诗词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歌体制,“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
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
C.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D.“诚斋体”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歌风格的特称,杨万里号“诚斋”,故得名。其诗以语言通俗明快、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而自成一家。
5.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