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
一、教材内容分析:
《黄州快哉亭记》是粤教版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的选取了四篇游记散文,这是第二篇。本单元着重是要求学生掌握唐宋游记散文的文体特征,揣摩唐宋散文家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独特的魅力视角,领略作者敏锐而丰富的心灵世界,充分认识作者在情感体验和表达上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实施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出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增进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当然也要将字词语句、文言语法等知识有机地融入到语感和表达的培养中去,使学生拥有相对扎实的语言知识、获得语文素养,能够在理解字词语句的基础上充分地品味语言创造的魅力,理解古文的艺术特点,做到自然成诵。
《黄州快哉亭记》是苏辙的作品,元丰二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因而获罪被贬筠州。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全》,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苏辙生性沉静淡薄,虽没有历经诗案之屈辱,却也有贬官之累,
故作此文劝勉同遭贬谪的张梦得,抒发深刻的人生体验,表现出坦荡的处世态度。全文紧紧围绕“快哉”两字来作文章,极写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快,抒写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情感,道出了人生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级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但还是要加强文言字词的教学,因此在第一课时着重是疏通句意。而第二课时则要深入解读文本,理解文本,挖掘文本的深度。补充阅读的素材进行对比阅读,拓宽学生阅读的宽度。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熟练地翻译课文。
2.把握山水游记散文优美景物的描写,培养出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3.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山水游记散文优美景物的描写,培养出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方法的确定:
我的课堂设计理念的关键词是“牵一线”和“动全身”。
“牵一线”是指紧紧围绕“快哉”这一线索来设计课堂。
1.从文章标题入手,抓住“快”这一文眼。分析文章从题目入手,然后要求学生出与“快”有关的句子,并且分析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快乐,并体会作者对快乐的理解。牵好这一线索,课堂的各个环节也就巧妙地像珍珠似地被串联起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就显得条理清晰了。
2.牵起“快”这一线,更好地开阔学生视野。抓住“快乐”主线,也就顺理成章地把和“快乐”有关的文章纳入进来,如《六一居士传》、《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赤壁赋》、《岳阳楼
记》、《醉翁亭记》等经典名篇就可以与文本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一中国的文化精髓。
3.讨论问题设计围绕“快”,作业练习也围绕“快”。设计问题主要是按这样的思路:“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课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第二个关键词是“动全身”。
1.对文本细读,就需要学生动起来。粗读文章,学生也可以到“旷达”“坦然”这些词语来归纳作者的情感,但是怎样从文字中得到这样的感悟,却成了盲点。因此在设计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读文本、研读文本,就需要学生动起来。
2.在学法上,要学生动起来。采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都动起来,主动参与,在讨论合作中碰撞出火花,交换了思想,交流了情感。
3.动全身,需要学生结合实际。快乐的体验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让学生从古人身上得到启示,从而更好地学习古人的精神品质,培养高尚的情操。
六、学习方法的选择:
采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都动起来,主动参与,在讨论合作中碰撞出火花,交换了思想,交流了情感。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对快乐的认识。快乐的体验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体验,让学生从古人身上得到启示,从而更好地学习古人的精神品质,培养高尚的情操。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疏通句意(略)
第二课时
(一)查一查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B.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C.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D.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
(明确:A“行列”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排成行列”;C“从”为使动用法,“使……跟从”;
D“南”为名词活用为状语,“在南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披襟当之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B.不以物伤性 振之以清风
C.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而风何与焉
D.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盖亭之所见
(明确:A.代词,它,指风/助词,的B.介词,因为/介词,用C.介词,和/动词,参与
D.都是代词,所字结构,构成名词性短语)醉翁亭记教案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B.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C.将何往而非病 D.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明确:ABD为状语后置,C为宾语前置)
【设计意图:设置了“查一查”环节,是要检查学生的文言文知识,设置了三小题,分别是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三方面检查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文言知识掌握情况。】
(二)读一读,一
①快哉亭涉及了三个人,分别是 、 以及 。
(明确:建亭的张怀民、命名的苏轼、作此记的苏辙)
②标题表明文眼的是哪个词?为什么?
(明确:快)
板书:通篇以“快哉”贯穿,“快”字句出现七次。
1.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3.亦足以称快世俗
4.快哉,此风!
5.将何适而非快?
6.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7.乌睹其为快也哉!
【设计意图:从文章标题入手,抓住“快”这一文眼。分析文章从题目入手,然后要求学生出与“快”有关的句子,快速把握文章的脉络。】
(三)说一说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1.作者所说的“快乐”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然后回答,老师点拨。)
板书:
观长江之壮阔
赏山林之明丽
览景之“快” 物
凭吊历史遗迹
感受流风余韵
怀古之“快”
讲《风赋》之故事
道“快哉”之来历
论人之“快” 人
地位、处境决定心情(一般人的忧乐观)
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真正的快乐)
2.你是如何评价作者所说的“快乐”?
(补充背景链接: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张梦得、苏轼都被贬至黄州。张梦得在
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苏轼写《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全》,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当时苏辙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至筠州(今江西高安县)监巡盐酒税,政治上也是很不得意。)
(参考: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故作者写做这篇文章寓勉人并自励之意,全文主旨在说明人心坦然自得,不受制于外物,便能无往而不快。)
【设计意图:“说一说”环节围绕“快”这一主线展开,在教学中抓住文本的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深入文本,细读文本,分析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快乐,边分析边板书,板书设计力求抓住核心。而对作者的快乐观则要补充背景链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四)议一议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谈到了快乐,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六一居士传》谈到了快乐,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也谈到了快乐,还有苏轼、李白……他们对快乐有着自己的理解,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快乐?
(参考:古人之快乐观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
王维——追求田园生活之乐。
苏轼《赤壁赋》——徘徊山水之间而自得其乐。
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设计意图:“议一议”环节设计是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在进行延伸,把和“快乐”有关的文章纳入进来,如《六一居士传》、《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赤壁赋》、《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经典名篇就可以与文本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一中国的文化精髓,并且很好地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
(五)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的快乐观又是什么?与大家分享分享。
【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人的精神品质,培养高尚的情操,因此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及生活的实际来谈对快乐的理解。】
(六)课文小结
(参考:1.文章主旨: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文章以“快哉”贯穿,体现了作者“不以物伤性”的旷达心胸,抒发了在逆境中自勉之意。
2.本文特:情、景、事、理浑然一体。)
【设计意图:小结文章主旨,并且小结其写作特。】
(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古人之快乐,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选做题: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贬官文化”一词。“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有兴趣的同学去这方面的资料,深入研究下去,写篇读书笔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