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朗读法  示范法  情境教学法
学法:
诵读学习法  品读感悟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PPT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爱是那亲切的话语,父母的爱是那热情的鼓励,父母的爱是那严格的要求。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父爱之舟》这课,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吧。
板书:父爱之舟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的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蚕、茧、掀、席、庙、屑”等课后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以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3)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5.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带感情朗读课文,评出朗读较好的同学推荐给大家。
三、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事。
2.从这些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画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生总结汇报
本文先回忆了过去:父亲送“我”报考学校和上学,见“我”晚上在旅馆被臭虫咬,父亲心疼的样子。
在庙会中,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给“我”买豆腐脑,可是自己却舍不得吃,后来还给“我”做万花筒。
父亲在雨雪天气背“我”上学。
为了供“我”读书,家里筹钱,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借船送“我”。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让你感动?
(梦中出现了父母深夜喂蚕,父亲带“我”住旅店;父亲带“我”去庙会让“我”吃豆腐脑及为“我”做万花筒;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鹅山高小为“我”铺床;无锡师范送考;无锡师范送“我”去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这些场景都显示出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
2.分小组讨论,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生总结,汇报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板书设计:
父爱之舟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蚕茧 报考 掀开 席子 庙会 纸屑
启迪 钉鞋 丝绸 陪嫁 毕业 兼做
2.回顾梦境,梳理主要场景。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上我们初步了解了作者的梦境中出现的几个重要场景,现在我来考一考大家,看一看谁能既快又准确地回答出来。(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扬回答得既快又准确的同学。)
3.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同学们,写父爱的文章有很多,这篇课文有点不一样。作者是通过自己的梦来写的,你发现了吗?
2.(出示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两位同学得很准确。请同学们连起来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文章采用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以梦境开始,以梦醒结尾,首尾呼应,结构紧凑,运用倒叙的方式,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值得我们学习。背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