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教学设计
《赠汪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材解读】
  《赠汪伦》这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
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孩子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李白一路同行……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但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准一个情感释放的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能力: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学会想象诗境,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学会背诵古诗的多种方法。
  3、情感态度: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聚散依依的
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诗导入,激发兴趣:
  1、对诗。(《静夜思》、《秋浦歌》、《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2、介绍李白
  (二)、自主备学,理解内容。
  备学建议:
  1、自主朗读,查工具书,尝试了解诗意。
  2、圈画批注,梳理问题。
  (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写下来。
  将自己读不懂的内容画出来。)
  (三)、第一次分享:分享收获,汇报问题
  指名读古诗。
  你读懂了什么?告诉大家。
  在备学过程中,你提出了哪些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适时整理并板书。
  (四)、师生分享,二次备学:自主合作释疑,品悟诗意
背影教学设计
  (1)这些问题我们怎么才能解决呢?有什么好方法?(查资料)
  (2)学生查资料,师巡视、帮助,分发教师准备的资料。
  (3)到相关资料来解决黑板上的问题了吗?
  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五)、全班分享:各抒己见,寻共识。
  (4)咱们先来看这几个问题。(圈画几个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问题。)
  如:桃花潭在什么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踏歌”指什么?汪伦是个怎样的人?李白和汪伦是怎样结识的?
  (5)刚才大家借助资料的阅读很快解决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只是帮助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读透这首诗,还要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让我们在已经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再来看余下的几个问题,能解决吗?
  如:汪伦来送李白,为什么让李白出乎意料?
  桃花潭真的深千尺吗?李白为什么赠诗给汪伦? ……
  (6)读好整首诗。
  (六)、资源分享,深化体悟:诗歌配画,体悟诗境
  (1)欣赏诗配画
  (2)你喜欢哪幅?能简要说说你的理由吗?
  (七)、课堂实践,创意分享:内化体验,想象表演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仿佛看到了汪伦和李白告别的情景。
  想象一下,李白正要离开桃花潭,忽然听到岸上踏歌的声音。李白抬头一看,啊,是汪伦送行来了!李白和汪伦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同桌一人扮李白,一人扮汪伦,先相互说说。(同桌相互练习对话)
  请同桌到前面表演。
  (八)、总结升华,浓郁诗韵:
  (1)汪伦十里踏歌相送(板书:送),李白感受真情,作诗相赠(板书:赠),这一“赠”一“送”(板书:→←),怎一个“情”字了得?[板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