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优秀教学设计
荷塘月优秀教学设计「篇一」
《荷塘月》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设计说明】
授课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指导阅读,包括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回顾与课文相似的情感,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确定课文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尝试口头描绘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从写作的角度来阅读理解,思考与讨论六道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的问题,达到既掌握课文的内容与特点,又学习写作方法之目的第三部分的“写作实战”,属于课外作业,其讲评可利用每周一节的作文课完成
第一课时
一、阅读准备
(一)课前“热身”
1.如果你曾有过登临山巅,听潮海岸,驻足月光下,漫步细雨中的经历,你就会知道享受自然美景是多么让人惬意试着把你某次亲身体验自然魅力的感觉告诉你的同桌
2.我们总想在生活中不受束缚得到更多的自由,有时候,受到生活琐事与思想感情的束缚和监狱束缚可能没什么两样试想T你身心自由(如放假没作业)时的感受与平时有何不同,是不是摆脱了烦累,身心解放了,平淡的一切也就显得有些诗意了?
(设计思路:此环节在本节课的最初5分钟完成,要求学生根据问题重温感受,并让一两位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体验,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带着一定的“感觉”进入阅读现实中总有教师感叹:作品内容离学生生活太远而实际上经典作品所反映的思想与情感,多为人性的本质,从古至今都是相通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调动学生类似的经历与感受,拉近作品与生活的距离)
(二)“还原”作者
介绍作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和学者的朱自清(略)此外,朱自清也和我们一样是个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承担着作为儿子、丈夫、父亲(有五个孩子)、教师的责任北大毕业后,他
到杭州一师教书,工薪的一半寄往家里从《背影》中可知,当时朱自清的家境已非常惨淡因贫困与庶母的原因,他与父亲失和1922年,朱自清带妻儿回扬州,打算与父亲和解,结果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反而加深了精神上的痛苦此后,父子的关系直没有缓和所以,朱自清在荷塘漫步感受到的自由,也可能是暂时摆脱了生活中的烦累与负担所获得的精神自由对此,研究者们有不少的说法,有兴趣大家可以去查阅资料。
(设计思路:此处侧重在把作者“还原”为生活中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的人)
二、明确学习重点、阅读课文并尝试口头写作
(一)聚焦文本的写作特点
当朱自清写到“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的时候,他就是通过嗅觉来生动地描绘那一时刻荷香的特点:清新、幽微、若有若无、时断时续作者通过描绘,使读者看到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描绘,即调动你的眼耳鼻舌口等感官,捕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身体的感受(包括联想与想象),并对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进行描写
(设计思路:此环节在于让学生明确本文学习的重点为描绘,并且让学生了解描绘的特点然后要求学生从“作者如何描绘”的角度来阅读全文,阅读时要求将精彩的语句勾画出来,并看看它们是通过哪种感觉来进行描绘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于教材的处理可以有多种方式,但尽可能不要为讲课文而讲课文我在这里的定位是,利用文本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并掌握如何描绘)
(二)练习口头描绘
请学生就学校的某处园林,进行口头描绘,要求用有感染力的语言表现出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和联想到的在学习全文并掌握了描绘的方法之后,再让大家用文字记录下来
(设计思路:此环节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让学生初步借鉴作品中描绘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作品;另一方面又在于创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情境,大多数学生会在此环节表达受阻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了他们的学习需要,即在表达时,通过主动阅读来寻求参照,从而为下一节课的细读作准备)
第二课时
一、阅读理解
(一)思考与评析
1.有诗人说“我是我看到的一切的统治者,我在那里的权利无人可以质疑”,这句话正讲出了我们平时的体验:当我们心情抑郁时,所见的景物往往是灰暗的;而心情愉快时,眼中的一切都是亮丽的所以说,作者描写时往往把所写之景染上自己的感情彩请从课文前三段,出作者描写时的心境,看看他是以怎样的感情彩来描写荷塘月的(请在文中到依据)
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却很好”→“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一作者暂时摆脱了生活的负累与束缚,有着什么都可以不理的自由,享受独处的妙处,以宁静的心情来欣赏这荷塘与月
(设计思路:让学生意识到“我的景物我做主”——所写的景物往往是作者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浸透着作者的主观寄托)
2.在那个满月的晚上,在清华园的荷塘边,朱自清欣赏到了哪些美景?请分别概括第四到第
六段描写的主要对象
明确:第四段主要写荷塘的里(上)面第五段主要写荷塘的月第六段主要写月光下荷塘周围的树
(设计思路:我们知道,在这样写景抒情的散文里,每一个段落之所以成为段落,原则上是因为这个段落的句子都是围绕着某一个方面来写的这一问题既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意识,又训练其概括能力,同时也为下一个问题作准备)
3.以第四段为例,看看朱自清是如何把自己所享受到的一切告诉我们的请你在阅读第四段时,使用如下所示的图表记录每种感觉的内容
明确: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②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主要是希望学生关注文中描绘的组节及这些细节的来源,感受所描写的景物都是由具体的细节组成的,而这些细节又是通过调动身体的器官捕捉到的这就比“平时要多注意观察”之类空泛的要求有效,同时,又让学生掌握到了文章的具体内容)
4.那么,这些细节又是如何连缀起来的呢?换种说法,即朱自清又是怎样把自己丰富的感受构成画面,让读者也一同分享的呢?再以写“荷塘里(上)面”的第四段为例,请在本段出作者描绘景物时用来连接不同细节的过渡性词句
明确:“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层层的叶子中间”“微风过处”(转静为动)“这时候”“叶子底下”通过这些过渡性语句,本段先后写了荷叶、荷花、荷香、动态的叶子和花、流水
背影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学生进行描绘时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难以有内容,这已利用上一环节来学习;二是忽视对内容的有序组织,本环节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后一问题连缀的方式有多种,
第
四段主要让学生认识过渡词语的作用,提醒学生:平时行文,可以使用下面这些词语,它们会使你的读者保持方向感,如“挨着”“在前面”“在上方”“在左边”“在北方”“在里面”“附近”“雀之间”,等等
而学习写“荷塘月”的第五段细节间的连缀方式,则先从分析句子的主语着手,得出写月的前两个细节,使用的分别是正面与侧面描写;接下来的三个细节,由“天上”的满月到“隔了树照过来”的月光再到“塘中的月”,是由高到低,自远而近来组织的这里的连缀没有上一段的过渡性词句,它靠的是一种内在的逻辑与顺序
通过第六段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连缀细节的另一种方式:由整体到局部,由普遍到特殊普遍:“荷塘周围”“都是树”;特殊:“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普遍:“树一律是阴阴的.”,像烟雾;特殊:“杨柳的风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5.“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一段中的大部分内容以及第八段和第九段,在以前的高中课本是删除的,你对此做法是否赞同?为什么?
学生自己能作到的分析:①照应前文的自由:“什么都可以想”②对比:六朝时(老师要简介六朝在中国文化中繁华、社会风气开放等特点)热闹、风流的“嬉游”与作者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压力形成对比,更显当晚自由的可贵
(设计思路:在此,还可让学生意识到它的另一个作用——丰富作品的内涵:由对纯自然的描写过渡到写相关的文化在写作上,拓展了现实的空间,让读者产生更多的联想,从而使读文章的感受更为丰富)
6.至此,我们对作者感受与描写的细节、细节间的连缀方式以及文章的整体内容都有了了解现在我们来探讨写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如何写出所写之物的特点,使描写的细节就像画在读者眼前一般同学们不难看出,课文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比喻请举几例说明,使用“用什么比喻什么,写出了它什么特点”之句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