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重点)
2、抓住文眼,理解课文的主旨。(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说到荷花,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池塘中,她独自宁静;夜幕下,她细细聆听。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而在现当代能将荷塘的美写到极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属了。(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自学指导。
(一)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结构,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抓住文眼,理解课文的主旨。
(二)自学指导:(时间:共计12分钟)
1、默读《导学案》有关本课“识作者”“知背景”的知识讲解,明确朱自清散文的地位;了解朱自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形成原因。
2、朗读《荷塘月》,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文章的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3、朗读结束后,完成自学检测。
(1)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部分内容。
(2)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
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从作者的行踪以及心情变化方面分析)
(4)在散文创作中,有“文眼”一说。所谓文眼,指文中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请你出本文的“文眼”,并说说这一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
(一)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开始自学。
(二)自学检测:提问检测。
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
答案点拨:
1、朱自清被称为新文学上的散文大师,他的《背影》《荷塘月》等散文已成为中学语文课本的必选之作。
背景:笼罩中国大地。
2、(1)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2)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3)行在小路时的感受。(4)月下荷塘(5)荷塘月(6)荷塘四周的景物。
(7)联想江南采莲的旧俗。月下遐思(8)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3、(1)全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的感受。(点明题旨)第二部分(4~6):荷塘月的恬静迷人。(主体)
第三部分(7~8):荷塘月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
(2)小煤屑路——幽僻、寂静;荷塘四周的树木——阴森森;荷叶——繁密,出水高,亭亭玉立;荷花——姿态各异,尽显秀;荷香——随风飘荡,不绝如缕;荷叶的波动——疾如闪电;月光——清幽,如流水;青雾一薄如轻纱;云天——淡淡的;树影一—奇形异状,如画如乐;树缝灯光——没精打采;蛙叫蝉鸣——最为热闹。总之,写出了荷塘四周和荷塘当中的各种景物,其中以写荷塘中的景物为主,写出了月下荷塘的清幽、朦胧、恬静之美。
作者的感情发展线索:“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教参P5)
(3)《荷塘月》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一个圆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路历程的需要。他知道,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现实的骚扰的,宁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作者出了门还得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喧闹中去。结构和内容的紧密联系,使《荷塘月》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导学案教参》P5)
(4)文眼:心里颇不宁静
情感: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对政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表现了一种我行我素的闲适心情表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总结,延伸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了文章特殊的圆形结构,即作者游踪和情感思绪的回环,并通过对文眼“心里颇不宁静”的探究,明确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对政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板书设计
荷塘月
层次:月夜漫步的缘由——荷塘月——月下思乡
结构圆形结构
情感: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对政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七、当堂训练,分层优化。
完成固学案P11第1-4题。
荷塘月
课型新授课
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重点段落,欣赏作者描绘的荷塘月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重点)
2、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内容,并体会了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借助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情的呢?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荷塘月》第4—6段来体会文章的美。(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自学指导。
(一)学习目标:
1、欣赏作者描绘的荷塘月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第4段,思考:
(1)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荷的哪些方面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请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请从修辞角度品味语言的妙处
2、朗读课文第5段,思考:
(1)本段写荷塘上的月,月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的特点?
(2)月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例如: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3)结合(1)(2)题,总结本段内容。
3、朗读课文第6段,思考:
(1)本段写荷塘四周的景,与课文第2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