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测评内容】
1.参考课下注解,了解作者。
2.参考“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评价方式】
1.通过分析学生课前习习案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便课堂重点讲解难字难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前习习案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了解作者观点,明确难以理解的语句。
【练习内容】
1.请在下列空格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难忘背影——背影——背影——挂念背影
小结:文章的线索是,记叙的顺序是,记叙的事件为
。(请用一句话概括)
2.品读第六段直接描绘背影的句子,感受父爱
(1)这段话运用了描写,表现出,刻画了
的父亲形象。
3.精思细节
我从段的处,读到一个()的父亲,原因是:
【评价方式】
1.通过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体会作者情感,检验学生是否把握文章主要事件。
2.通过对背景的补充了解,理解主旨,检验学生是否体会到父亲形象的伟大。
3.通过联系实际,检验学生是否真实体会到了无言父爱的伟大。
【测评内容】背影教学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册作业内容:新课表同步练习《知识与能力训练》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必做)
2.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写一个片断作文,内容为生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字数两百字左右。(选做)
【评价方式】
利用作业评价,掌握知识应用。
【创设情境】
父亲是我们在生活之中最亲近的人,关于父亲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很多的,也是无声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们,告诉孩子们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去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请同学们给大家讲一讲关于你父亲的事。(老师)这是我们的父亲,那么,朱自清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是通过什么来描写自己的父亲的?下面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调动感性认识,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并段落,理清思路】
难忘背影(1)——描绘背影(6)——目送背影(6)——挂念背影(7)
文章的线索是背影,记叙的顺序是顺叙,记叙的事件为那年冬天父亲在南京浦口火车站攀爬月台为我买橘一事。
【设计意图】
通过默读感知,为学生搭梯子,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了解写人记叙文的相关知识——记叙的线索及顺序。
【品读细节,体会父爱】
品读第6自然段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体会父爱的深沉。
这段话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而深沉的父爱,流露了我对父亲的怜惜与感动之情。
【设计意图】
以背影为切入点,体会父爱的深沉,从而辐射全篇,为后文体悟父亲形象做准备。
【精思细节,体悟父亲形象】
1.阅读1-5段,出最能触动你的细节,并说说原因。
2.作者朱自清在文章的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不相见”是什么意思?其中似乎有未尽之意。
3.背景补充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