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设计说明: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活动。因此,这篇课文围绕“以读悟情”设计教学,始终牢牢把握“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进而让学生体会到的美好品质。如揭示课文题目后,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题目,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多次朗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的一段话,开展竞赛,读出自己的理解;学完课文后,补充一定的阅读材料等。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和文本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对话,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下载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给课文后面的生字组词;将这篇课文大声地朗读3遍,想想写了什么;读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教师为学生做人物简介。(课件展示的照片,介绍的革命历程。)
这首歌曲是唱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的。(出示画像)
人物简介:是一位杰出的,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他的光辉事迹数
不胜数,人们唱给他的歌更是不绝于耳。
3、总结:是呀,是中国人民的伟大,他为中国的革命奉献了一生。他就像那红红的太阳,让人感到温暖,让人感到亲切。
4、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瑞金城外的沙洲坝,看看那里的乡亲们是怎样怀念的,好吗?(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音乐是极具感染力的,以歌颂的歌曲直接导入,渲染情境,迁移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的丰功伟绩,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有利于情感目标的达成。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题质疑:读了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想:部分同学可能不理解“吃水”的意思,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请教一下别的同学或者自己先来猜一猜,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弄明白。)
吃水不忘挖井人反思
预设:
(1)“挖井人”是谁?“吃水人”是谁?
(2)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
2、认识生字“忘、井”。
3、你知道课文中的“挖井人”是谁吗?“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说说自己的理由。
4、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认读它们。比一比,看谁读得又正确又响亮,而且能记住它们。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设计意图:用自学提示法进行引领,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紧抓课文
题目,理清课文脉络,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符合“先学后教”的核心理念。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内抽读生字。
要认识的生字:吃忘井村叫乡亲战士面主江住没以
2、到难理解的词语:瑞金、领导、革命、解放。
3、汇报交流,分享记字方法。
(1)认识新偏旁“心”“广”。
(2)教师课件出示含有生字拼音的词,学生运用开火车法认读。
(3)出示没有拼音和词语的生字,学生认读。
(4)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自由汇报,使学生加强对生字的识记。
4、读课文解疑。
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语言环境中继续识字。
(1)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指导学生通顺、流利地读课文,并进行评价。
(2)同桌互助理解词语。
(3)自由读文,思考提出的问题哪些是可以回答的。
谁“不忘挖井人”?(沙洲坝的村民们。)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第1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齐读。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词语会读了,再去读课文,这在认知结构上,是个“反刍”的现象。在读通课文这个环节,教师要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采用个人读、
同桌互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以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继续识字。
四、指导书写
1、认读“吃、叫、主、江、住、没、以”,并组词。
2、重点指导:吃、没、以。
(1)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结构特点。
(2)观察教师范写,讲解笔顺,学习新笔画“横折弯”。
3、学生描红、临摹。教师播放音乐、指导书写、提示学生书写姿势。
4、学生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在学生描红临写的过程中,教师播放音乐。教师不要忘记学生是初学写字,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书写姿势。教师在教室里观察,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有效结合。
五、布置作业
搜集更多的关于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7个生字,让我们和这些生字及它们的朋友打个招呼,你们愿意吗?
2、认读生字:吃忘井村叫乡亲战士面江住没以
3、认读词语:挖井、战士、不忘。
4、用“不忘”练习说话。
5、过渡:同学们太棒了,希望你们在学习课文时表现得更加出。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财富”。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瑞金城外的沙洲坝,去寻昔日的身影。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已学的生字。
二、回顾课文,质疑问难
1、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2、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答?
预设:
(1)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
(2)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质疑中探索,质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三、体会缺水困难和有了井后的好处
1、出示水井图片: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幅图,这是什么?(这是一口井。)这就是帮助乡亲们挖的那口井。为什么要挖这口井呢?谁从课文中出了答案?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句子)还有谁也到了这句话?看看你能不能读得比他好。
2、在老师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说过这样一段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连洗手帕的水都没有,可见,那里是多么干旱啊!
3、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沙洲坝没有水,会遇到哪些困难?
4、学生想象,自由汇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现在让你再来读读这句话,你想怎样读?
课件出示句子: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1)“很远”说明了什么?
(2)启发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6、见到人们面临着缺水的困难,他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这口井。有了这口井以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7、过渡:今天,老师把这又清又甜的井水带来了,谁想喝?喝了这口水,你想说什么?(这水真甜呀!)喝了这口水,你想到了谁?(。)喝了这口水,你感受到了什么?(真是个大好人呀!)喝了这口水,你想对说什么?(谢谢您为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喝了这口水,你觉得是个怎样的人?(是一个伟大的,能处处关心人民众的人。)
8、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对的感激之情读一读第1、2自然段。
设计意图:把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实现情感的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基调,训练表达,培养语感。“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活动。在这几个自然段的教学中,先通过想象练说,充分引导学生体会缺水会遇到哪些困难,再读好课文。
四、体会人民对的怀念之情
1、过渡:这样关心人民,那沙洲坝的人民又是怎样怀念他的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乡亲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2)看课文插图,石碑上刻着什么?
2、引导:谁知道石碑上说的“不忘挖井人”的人指的是谁?(沙洲坝的乡亲们。)
3、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
指导学生理解“时刻”这个词:新中国成立以后,沙洲坝的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饮水思源,忘不了是为他们带来了新生活,于是就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
4、引读:当他们看到这口井时,带领战士们挖井的情景历历在目——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
当乡亲们喝着那新鲜的井水时,仿佛微笑地看着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
念。
人们想念,尊敬,一股股暖流在乡亲们的心中激荡——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
5、小结:如今,我们的祖国变得富强而美好,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每年都会有许许多多游客到瑞金参观,而且一定要喝上一口井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有了,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都想念。)是的,不仅仅是沙洲坝的人民怀念,全国人民也忘不了。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
6、指导学生带着对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把课文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文中的重点段,为突破这一重点,教师让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思考、想象、表演、表达,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要让学生们勤于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学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我让学生先了解沙洲坝的地理环境,出示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让学生大声朗读,想象沙洲坝人民缺水的生活是多么不方便,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缺水带来的烦恼,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沙洲坝人民生活的不容易。
2、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通、读顺,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从而理解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