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22期
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首倡者,也是推动中外新兴版画交流,并促使其发展的先行者。一般来讲,中国版画界习惯于把1931年8月鲁迅在上海举办的“木刻讲习会”当作是新兴版画运动的开端。而在2011年年初,中国美术家协会又公布了一项决定:“在中国新兴版画诞生80周年之际,为纪念中国版画在这80年中所取得的历史成就以及寻中国版画在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特将2011年定为中国版画年,从而让全社会来重新审视中国版画的历史、功能与价值。”回顾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的历程,我们必须把目光回顾到鲁迅收藏的版画藏品上,特别是经他亲手收藏、整理、出版的外国版画原拓作品。
穷鲁迅之并不十分漫长的一生,他所收藏外国版画的内容之丰,数量之大是惊人的。他或通过中外书店直接购买、或委托在国外学习、工作的朋友和国际友人代购,集腋成裘,共收藏有外国版画原拓作品近2000幅,作者包括了来自德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300余位版画家。这些版画作品的种类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至今仍难以估量。特别是在其收集、传播的过程中,它们对中国木刻版画的发展及当时年轻的中国木刻版画家的成长来说,更是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鲁迅与苏联版画
1930年,鲁迅在编辑出版的《新俄画选》小引中说:“新俄的美术,虽然现在已给世界上以甚大的影响,但在中国,记述却还很聊聊。”这本书中共有12幅作品,其中有5幅是版画,这便是鲁迅把苏联版画介绍到中国来的开始。
1931年,鲁迅又因校印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搜寻该书的木刻插图,而开始收藏苏联版画的原作。这部分版画相对于日本版画、欧美版画来讲,数量少、尺寸小,共220余
幅。这些作品不但从艺术的水准上反映了当时“苏维埃版画的极好的成绩”,而且还有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1931年2月,鲁迅去信托旅居苏联的曹靖华搜购苏联版画。曹靖华回信说:“原拓作品的市价是极高的,买不起,但苏联版画家们表示作品不取报酬,只希望得到一些中国宣纸,因为印版画莫妙于中国宣纸。”于是,鲁迅多次购买大量纸张,抛“砖”—中国宣纸,引“玉”—引来苏联的版画,有的版画作品上还留有中国宣纸的痕迹,如希仁斯基的版画作品《雷列耶夫文集〈插图之一〉》上有“云化宣”印迹。
鲁迅除了用中国的宣纸换取苏联版画,还将“中国版画的最后样品”—《北平笺谱》寄赠给这些作品的版画家们,希望“能为苏联全体版画家所共享”。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苏版画间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中苏版画家们之间的互相借鉴与学习。在苏联木刻家中,鲁迅最为推崇,并第一个介绍到中国来的苏联木刻家是法复尔斯基,他认为法复尔斯基是当时苏联木刻家中的“巨匠”,而受法氏影响的冈察洛夫、叶卡斯托夫、毕珂夫等苏联版画家,也获得了鲁迅的高度关注和真诚评价:“他们在作品里个个表现着真挚的精神,继起者怎样照着导师所指示的道路,却用不同的方法,使我们知道只要内容相同,方法不妨各异,而依傍和模仿,决不能产生真艺术。”法复尔斯基不但影响了苏联青年一代的版画家,而且由于鲁迅的介绍,他的版画艺术也影响了中国当时的一代木刻青年,如黄新波、刘岘
等。
《引玉集》是鲁迅精心编辑的“苏联木刻第一集”,书中的59幅原作,现在都完好地保存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为了追求原作的效果,让木刻青年看到精品,1934年3月,鲁迅自费把这本书拿到日本东京所印刷,他说印刷的“目的是在供给学艺术的青年的参考,所以印工不能不精。”书出版后,他立刻分送、邮寄给何白涛、陈铁耕等木刻青年,供他们借鉴和师法。
鲁迅在版画方面编选的最后一本书就是《苏联版画集》。书中的版画是他从1936年在南京和上海两地举办的苏联版画展览会上的200余幅原作中挑选出来的。当时鲁迅的身体非常虚弱,病情也在加重,但他还是拖着病体到良友编辑部帮助选画,共花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来研究每幅作品,据赵家璧回忆,鲁迅在挑选作品时,“对每幅作品都细细玩味,先放近看,然后放远处看,偶尔遇到大幅作品,还叫我们把画拿到门口光线充足的地方让他远远地看。”用的放在一边,不用的放在另一边,并尽量选用“原寸”大小的作品。鲁迅出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这集子的出世,对于中国的读者有好影响,不但可见苏联的艺术的成绩而已。”书中的大部分原作在国内已经看不到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有鲁迅保存完好的高尔基像、契诃夫像、普希金像、巴库油池风景、尼泊尔(第聂伯)水闸等10余幅作品。
鲁迅生前共出过九本版画集,其中有四本都是依靠编选苏联版画而成,它们是《新俄画选》《引玉集》《苏联版画集》和《死魂灵一百图》。前三本是现代版画,后一本是古代版画,是“俄国艺术家所作的最写实”的一部插画书籍。鲁迅还曾想把自己收集来的另一部分苏联木刻作品再编成一本《拈花集》,但终因病魔缠身,精力所限,生前未能实现。他之所以这么钟爱这些木刻作品,是因为那些画面上的“飞机、水闸、工人住宅、集体农场……”一下就把人们拉到现实生活中来,表现了当时“苏联的存在和成功”,这些作品既通
俗,又不失高雅,非常适合當时中国的国情和艺术家的欣赏水平,让中国的木刻青年们容易看懂、容易接受且容易学习。鲁迅生前极其喜爱,并一直摆放在镜台前的一幅苏联木刻画,就是毕柯夫的作品《拜拜诺娃像》,鲁迅认为这张苏联木刻“代表一种新的、以前没有过的女性姿态;同时刻者的刀触,全黑或全白,也是大胆的独创”。鲁迅收藏的原拓作品,大部分已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
鲁迅与欧美版画
鲁迅在倡导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过程中,首先开始的就是对欧美版画的介绍。1929年,鲁迅开始陆续编辑出版《近代木刻选集1》《近代木刻选集2》《士敏土之图》《一个人的受难》《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等版画集。除此之外,他还收藏有110位欧美版画家的440余幅版画原拓作品,如梅斐尔德的《你的姊妹》、乔治·格罗斯《席勒剧本警句图》、达尼埃尔·瓦普莱尔为《圣·吕克所著第23章》所作的插图、麦绥莱勒的《为卡尔·施特恩海母的编年史而作的木刻画》、保尔·韦斯特海姆编辑的《创造》版画集刊、塔尔曼的《耶稣受难图》、恩斯特·巴尔拉赫的《上帝的化身》、贡斯当·勒布莱东为《查理·波特莱尔》作的木刻插图等,为西方版画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鲁迅收藏的欧美版画中,德国版画最多,共有70多位画家的200余幅版画原拓作品。在德国版画中,鲁迅又首推珂勒惠支版画作品。鲁迅是把珂勒惠支版画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也是对珂勒惠支版画逐幅进行画评的第一人。他一生共搜集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画册7种,版画原拓作品23幅。鲁迅曾先后携带这些画册和作品,到他亲自举办的木刻讲习班和展览会上,供木刻青年们学习借鉴。1936年,鲁迅带病自费编印出版了《凯绥·
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并在序言中高度评价了珂勒惠支:“在女性艺术家中,震动了艺术界的,现在几乎无出于凯绥·珂勒惠支之上。”可以說,正是珂勒惠支的版画,伴随着鲁迅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路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