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评传
陶大平
谈及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现代文学史,鲁迅是不得不提及的重要人物。鲁迅对于现代文学可以说具有开创之功。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写作者就是鲁迅先生。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的奠基人。伟大主席曾高度评价鲁迅,认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如此评价鲁迅先生,说明鲁迅对于新文化的功劳是不可忽视的。
现代中国,自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中国民族的处境是内忧外患,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还未成立之前,中国的民众仍然处于愚昧封闭状态。而鲁迅的出现,恰恰将中华民族这头沉睡的狮子从笼子里释放出来。
民智开化
自从《狂人日记》的发表以来,鲁迅对于国民性的揭露就从未停止。这对于二十世纪的民治
开化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中国共产党的众基础一是工人,而是农民,这两类体是现代中国社会两大重要的组成部分,团结广大的农民以及工人体,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事实上,通过历史的证明,依靠众开展的社会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如果回归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甚至李大钊通知宣传社会主义之前,对于思想解放起到重要作用的人就是鲁迅。
关于鲁迅的光辉事迹是千言万语也无法说尽的。与其兄弟周作人不同,鲁迅的思想较为激进,鲁迅开创的杂文问题正是其性格的正是再现。对于社会丑陋、不公平,鲁迅敢于用文字来表达。正如“狂人”一样,鲁迅敢说出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这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可以说是惊人的举动。即使清王朝灭亡,封建思想仍然大量存在,鲁迅敢于说真话实在是很难得。因为鲁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他的文字敲醒了沉睡的中国人,使得他们睁开眼看看现实世界。“没有,就没有新中国。”那么没有鲁迅,就没有民众的觉醒。当然这句话有夸大的成分,现代中国,对思想解放起到贡献不止鲁迅一人,但论影响力,鲁迅实是第一人。
西方文明的开端可以归功于到文艺复兴以及启蒙运动。为什么小小的运动有如此大的影响
力。原因就在于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反之,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思想解放对于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样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其本质上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二十世纪的中国刚刚结束封建统治,封建残留文化仍然很浓厚,在这种情况下,破旧立新成为当务之急。而想要完全摆脱掉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必须先开民智,解放广大民众的思想。《狂人日记》的诞生,使得民众看到这个社会时吃人的,而吃人的社会正是封建思想、封建文化,这正如一剂猛药使得众人突然惊醒,原来自己“吃人尚不知”。而在之后的创作中,如《风波》中,鲁迅先生又揭示出封建思想在广大的农村仍然存在。辫子虽然剪掉了,但人们心中封建思想的辫子仍然存在,这再次警示社会,思想解放问题迫在眉睫。此外,鲁迅在不断的揭露国民性的弱点。如《药》《阿Q正传》等等。国民性的改造是思想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思想下的广大农民甚至知识分子,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显然是不利于社会进步发展的。中国民族抗日战争为何胜利?原因就在于全民族抗日战线的形成。社会以及整个民族的进步发展是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创造的。思想的封闭性以及狭隘性只会阻碍民族进步发展。鲁迅作为有思想的作家,深知此番道理,因为以文字唤醒民众,这是鲁迅对于民智开化的重要作用。
当然思想解放是现代进步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并非鲁迅一人之力。而鲁迅的最大作用在于他是这人的核心,他的思想深度也是最深刻的。现代中国的进步发展以及新中国的成立是各方面努力的成果。而以民智开化为主的思想解放是进步发展的基础,没有民众的觉醒,就没有统一目标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要感谢,而现代中国的民智开化,我们要感谢鲁迅先生。
战斗精神
一个民族想要在世界之林生存下去,没有血性是不行的。日本侵华时期,汉奸以及众多民众的不抵抗都是中国人奴性的反映。弹丸之国竟可欺辱我国,原因何在?我们的民族缺少一种战斗精神。
如果说战士以刀战斗,那么鲁迅则是以笔为武器,用文字来进行战斗。鲁迅的战斗精神是有目共睹的。其开创的杂文是现代文学上最富战斗性的文体。鲁迅以其犀利的语言,辛辣的讽刺对社会批判,与敌人进行战斗。鲁迅这种战斗精神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上,还影响了众多现代知识分子。现代中国的社会革命,依靠的是人民众,而人民众的领导者则是包括共产党在内的众多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时社会改革的先行者。这就要求改革者
首先要有改革的魄力,面对改革所遇到的困难,要有一种坚持不懈的战斗精神。
鲁迅之所以伟大,之所以为后人所钦佩,原因就在于鲁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战斗精神。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学生为主体的运动,倘若青年学生没有战斗精神,不敢反抗,那么五四运动也将不会诞生。五卅运动是一场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受到学生运动的鼓舞,以罢工来支援学生,这是工人阶级的觉醒。整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战斗精神带动了工人积极的反抗,继而又影响了广大的农民众。到了抗日时期,仅仅依靠共产党是很难取得战争的胜利。只有广大的人民众都站起来反抗侵略,中华民族才能摆脱危难。
鲁迅以其战斗精神影响了现代知识分子。鲁迅作为青年人的导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以青年人指导,在人生方向上也给以青年人正确引导。二十世纪的中国正是最混乱的时期,当时鲁迅在北京教书,面对军阀混战以及文人党派之间的争斗,鲁迅保持中立。但如果有诋毁自己者,鲁迅从来是不吝惜自己的文字的。面对社会上的不公平,鲁迅也是投入战斗的行列,用文字发表自己的意见。因其杂文文体的开创,众多知识分子相继通过杂文进行战斗,这是鲁迅的突出贡献。
社会使命
中国知识分子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这是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到了现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亟需改革发展。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的知识分子始终肩负着改造社会的使命。而鲁迅作为一名战士,同样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使命。
作为一名文人学者,鲁迅不能弃笔从戎,但却做到以笔从戎。他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完成了文人的社会使命。鲁迅一声创作甚丰。各种文体都有所涉及。无论是新诗,还是白话小说、散文以及自创的杂文文体,鲁迅作品的主题都涉及社会问题。即使在《朝花夕拾》这样的回忆性散文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作者的社会意识。文学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而鲁迅的作品做到了这一点。其作品深度触及到社会的各个角度。从农村到城市,从军阀到贫民,从知识分子到农民,鲁迅作品塑造 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形象。而这些人物形象的背后都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那就是二十世纪的中国。
鲁迅的这种社会意识已波及到以他为中心的文人学子。作为北大、女师大的教授,鲁迅接触到众多的青年学生。而青年学生多为鲁迅的学识与人品所钦佩。在当时出版业兴盛的时期,鲁迅的作品往往成为众多知识分子争相阅读的对象。这种情况下,鲁迅思想中的社会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众多学子。他们纷纷走出校园,开始关注社会,并同样以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社会使命。
伟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楷模性。鲁迅以其思想的深邃,学识的渊博,人格的伟大深深地影响着现代青年。
最后总结一下,鲁迅的一生是说不尽道不完的。短短千字完全不能表达鲁迅对于中国文学、中国社会改革发展以及中国人思想变革的伟大意义。马克思是全人类的共同导师,鲁迅则是中华民族的导师。即使在今天,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仍然存在。
>对鲁迅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