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爱洛伊丝》的爱情主题及其影响
谈《新爱洛伊丝》的爱情主题及其影响
【内容摘要】卢梭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被看作是法国大革命的哲人,是浪漫主义之父。他的《新爱洛伊丝》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真挚的爱情,借此表达了他平等、自由的观念,控诉了不平等的等级观念;而同时,他这种对真实的自然情感的直接表露,直接引发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
【关键词】卢梭《新爱洛伊丝》爱情
卢梭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新爱洛伊丝》是其代表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但是,也许就像保尔·德曼曾经断言的那样,“在所有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中,卢梭是遭遇误解最多的一个;此外,在卢梭的所有作品中,《新爱洛伊丝》不仅是被大多数重要的评论家轻视的作品,而且也是遭遇误读最多的作品。”
①综观对卢梭作品的研究,可以发现《新爱洛伊丝》是受到关注最少的。那我们就很有必要再来重新看看卢梭这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
卢梭是一个一生坎坷的天才。他被人们看作是法国大革命的哲人,是浪漫主义之父,他的思想影响不仅
在于他的政治理论著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基础与起源》,而且也得力于他的文学创作,《新爱洛伊丝》、《爱弥尔》,以及自传小说《忏悔录》。然而,越是伟大的作家,人们对他的生活和创作的争议就越大,卢梭也不例外,人们对于他的生活和著作有着很大争议,Francois Maurica曾经说过,“正是卢梭这样的艺术家吸引着人们同时也毒害定制论文着整个社会”②。由此可见,他的思想对西方社会有着多么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综观对于卢梭的研究,可以看出人们大都把注意力集中于他的思想、政治理论著作的研究,相对而言,却对文学作品关注较少。而文学作品中研究最多的是他的《忏悔录》和《爱弥尔》,也许是因为《忏悔录》给人们撰写自传设立了一种新的标准,使得自传不再表现那种为他人谋福利的宗教经历,而写最真实的自己。《爱弥尔》提出了与当时社会相异的教育方法,或者说此书深刻地反映了卢梭的教育思想,因为这些而倍受评论家的关注。而对于《新爱洛伊丝》则一直是相对
关注较少。
《新爱洛伊丝》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曾名《阿尔卑斯山麓小城两位相恋居民的信札》。卢梭在《忏悔录》中曾说过,他是被一种感情牵引着写这部书的,他“想要表达自己从未能够得到满足的爱欲,现在我感觉到这种爱欲正吞噬着我。”
因此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平民青年圣普乐与贵族小朱莉相爱的故事,写的是两个青年发自内心的自然
情感、真挚的爱情。平民青年圣普乐虽然出身寒微,却品学兼优,他被聘到德丹治男爵家做小朱莉的家庭教师,两个年纪相当、兴趣相投的年轻人很快就相爱了,但是却遭到了朱莉的父亲德丹治男爵的反对。男爵的封建意识极深,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平民。于是在朱莉的表妹克莱尔和圣普乐的朋友———英国人爱德华·博姆斯顿的安排下,圣普乐被迫离开朱莉,从瑞士到法国,之后又随一支英国舰队到海外远游,以期忘掉他和朱莉的感情。而朱莉迫于父命,也由于自己内心的责任感,与一个和她在年龄和宗教信仰上有极大差距的俄国贵族沃尔玛结婚。两个青年的发自真心的感情就这样遭到破坏。从作品看起来,他们只是偶有书信往来,倾诉真挚的情谊,朱莉似乎成功地忘记了她和圣普乐的爱情,并且到了作为一个妻子的快乐。六年多后,圣普乐回来并应沃尔玛邀请成为他们孩子的家庭教师。在他们之间也只是偶尔有昔日恋情的回响。但是到了作品最后,朱莉为了救自己落水的孩子得病,在临死之际,她才又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她对圣普乐的爱从未曾停止过。他们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就是通过他们之间的书信以及他们与克莱尔、爱德华·博姆斯顿之间的往来书信展开的。作品主要描写了这样一个爱情故事。
男女爱情爱情,是人类文学中一个不断重复的母题。卢梭在《新爱洛伊丝》中写的也是人类感情中最纯真的感情,男女爱情,但是卢梭的写法却又有所不同,他在写爱情时写入了自己时代的特点。卢梭将两个青年男女的爱情写得真挚感人,他认为这种源自心灵的爱是人的自然真实的感情,不应该带有任何社会
偏见,不应该受到等级限制。卢梭通过对这种真挚爱情的描写来表达他平等、自由的观念,从而对不平等的等级观念进行了控诉。这一点也正是卢梭和他之前文学史上的写法不同之
处。
卢梭之前的作家尽管也写爱情,但他们笔下的爱情大多是发生在同
一等级之间,很少有跨越等级差距的爱情。
文艺复兴时期,卜伽丘的《十日谈》里也大胆写男女爱情,但基本上相恋的人都是同一等级的,他写爱情也是要达到突破神学禁欲的目的。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情故事固然动人,但他写的美好的爱情是发生在同一个等级之间的,并且大多数是写贵族之间的爱情,他写这些是为创
造和谐的家庭服务的,也是为当时的社会等级秩序这个政治目的服务,同时也是希望通过他的描写把读者引入一种对美好的爱情的憧憬之中。而卢梭则不同,他通过作品中描写的真挚爱情,要达到的目的是对不平等的等级观念的控诉。《新爱洛伊丝》中的男女主人公圣普乐和朱莉,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无论在年龄还是情趣各个方面都是
非常般配的,他们的爱是在彼此接触、互相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爱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是最自然而又纯真的,超越了世俗的偏见,超越了等级观念。但正是这样超越等级的感情,被当时的社会
所不容,
等级差距使这两个相爱的青年的结合成为不可能。朱莉迫于父命和俄国贵族沃尔玛结婚,圣普乐伤心离去。这样就把两个青年发自真心的爱情被破坏的状况,真实地展示到了人们面前,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很
深的哀伤情调,让人读起来觉得悲壮。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为什么这么优秀这么相爱的一对青年男女,最终还是免不了这样一个悲剧结局?作者通过这样真实的感情故事来表达他平等、自由的观念,进而达到对等级观念的控诉。
卢梭通过这部作品表达的是对等级观念的控诉,即要突破等级的限制,不再以人们的地位高低来衡量人的优劣。
那么,作者又希望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呢?卢梭在文章中做了回答,他
认为应该用理性的尺度即人的品德来评价一个人。他在文章中塑造了优秀的典范式人物———朱莉。朱莉一方面以她的温柔、美丽打动人,另一方面以她的美德、责任感征服他人,让读者从中看到了一个与她那个时代迥异的人物。作为一般的读者,总希望朱莉和圣普乐最后应该冲破一切束缚,应该有个完美的结局,尤其是朱莉应该为了爱而放
弃一切,而且他们有这样的机会。圣普乐住在离朱莉家很远的地方,
在他给朱莉的信中他建议朱莉与他远走高飞:“我的心肝,扑进你朋友的怀抱吧!让我们的两半重新结合在一起吧!让我们一起奔向天国吧!”
③尽管朱莉把心交给了他,但是在感情与责任的冲突中,她试图接
受责任。后来,爱德华绅士甚至提出要把自己的一些财产分给这对恋人时,朱莉依然选择了信守责任。这可以说是和当时的社会是迥然不同的。圣普乐虽然出身寒微,但他也具有这种品德,尽管他深爱着朱莉,但是当再次回到朱莉身边,面对已经成为别人妻子的朱莉时,也同样
克制了自己的满腔热情,最终成全了美德。在卢梭之前的法国文学在表现爱情与婚姻的矛盾时,多赏以损害夫妻关系、破坏家庭为代价去寻求快乐的所谓“爱情”,这助长了上层社会男女之间以爱情为借口的寻欢作乐的风气。但是卢梭反对这种风气,他通过塑造朱莉、圣普乐这样一对爱美德、重视夫妻间的忠贞的人物,来说明品德是衡量一个人的惟一标准,而不是所谓的等级、地位高低,进一步对等级观念进行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