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伊勒阿特说:“成功的习惯其本身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动力。”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萨克雷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
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在我们的教育中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中小学阶段拼命地应试学习,甚至不惜以损害身体身心为代价,而一旦上了大学,好像就进了保险箱,慢慢松懈下来,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而实际上,到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才是奋力拼搏丰收的阶段,在中小学阶段,学习主要是打好基础,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今日的你是你过去习惯的结果,今日的习惯将决定你明日的命运。
让学生在玩中学科学规划学生的学习和娱乐,既要让学生学得扎实,也要让学生玩得轻松。学生上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健康成长,现在不少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断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连课间时间也被挤占,中午也要让学生搞自习、做作业,学生不堪重负。如果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教育成了什么,不就成了杀手吗?学校应该让学生有玩的机会,让学生玩也是一种教育理念。玩,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中小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每天上课时间相对比较集中、也比较长,很容
易产生疲劳感,教师应尽量设计和安排一些游戏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每节课都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玩一玩,也就是安排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性学习,适量穿插一些的带有学习性的娱乐活动,既振作了学生精神,也让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些东西,做到劳逸结合。
无论学校领导还是老师们,都基于一个良好的愿望:让学生有一个好成绩,让他们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可是我们也应该好好想想,孩子毕竟是孩子,玩是他们的天性,如果他们的内心要求得不到一定的满足,他们会很郁闷,这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再说,学校的玩也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它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进行团结互助的教育。我们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应该消除顾虑,拿出些勇气来,让学生“玩”好身心,让学生“玩”出好成绩。
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实际特点进行教育。要充分尊重和培养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每个孩子从小就感到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饶有兴趣的,使每个孩子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自信,越学越有成就感;要给每个孩子充分的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西方教育家认为,要让孩子们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能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查质料来解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有多种解法,也可能一时不到解法也不要紧,再继续查资料、继续去探索就是了。
小学阶段教学负担要轻,教学内容要少而精,小学不是学的越多越好,作业和考题也不是越难越好,重点打好语言、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数理化和生物)的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和做试验的能力,要着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发明和构思的能力。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宜过早的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也不宜编排所谓的重点班,精英班。可能某些学生比较顽皮,甚至是调皮,有时学习中有一次或者几次的考试成绩不好,其实都只是发展中的一种过程现象,不要轻易地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一旦学生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会伤害孩子的心灵,留下永远的阴影,造成他们人格的缺陷,甚至可能伤害孩子一生。实际上,很多学校里的“差生”步入社会后反而比“好学生”更成功,古今中外的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才在学校时都曾是“差生”!德国大诗人海涅是学校里众人皆知的后进生,教师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他俩因为成绩差常被罚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达尔文读中学时,因为成绩不良而被教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的人”,大诗人拜伦在读小学时,成绩也是全班倒数第一;大发明家爱迪生更是被老师视为“笨蛋”,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卢瑟福,从小是放牛娃;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曾因成绩差而没拿上中学毕业证;特别是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在日本既非教授,亦非硕士、博士,仅
是日本一个中小企业的普通工程师,学术界对他一无所知。大科学家牛顿、爱迪生等从小愚笨,成绩较差。我国著名的大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等都曾是差生。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业成功的孩子不一定有超人的智力,但是一定具有热爱学习和善于学习的好习惯。一个人的正确行为往往来自于正确的认识,学习习惯培养的首要一步是让孩子认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习惯是学习进步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的习惯,就没有良好的学业成绩。二是让孩子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例如按时作息,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经常写日记,学习有计划,经常反思学习方法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拖沓而没有计划,上课爱做小动作,做作业不认真,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一心二用,不预习和不及时复习,不遵守作息时间表等。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家庭背景尝试不同的方法。三是要让孩子认识到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坚持,是培养耐心和恒心的重要方面,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行为训练,但是仅仅进行行为技能的机械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孩子进行人格关怀和行为指导,也就是让孩子形成积极的心态,每天前进一点,在积极的心态中养成。四是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现在长大的孩子,几乎就是在蜜罐子里生活着,衣食无忧、玩具成堆、随心所欲,还能到处旅游。在这种环境中,要想培养出能吃苦有毅
力的孩子,光靠父母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一间大房子,一块绿草地,屋里电灯电话电视,室外绿树鲜花,在家中这个小环境中,哪有什么苦能让孩子吃呢?舒适的生活,能够消磨人的意志。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如此,让孩子在运动中受到吃苦训练,经受成功的挫折,让孩子们都懂得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不怕苦,不怕失败,努力追赶,只要不放弃,我一定能行!
当今社会的发展,时代信息和internet的完善给人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的生存的必要条件,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这对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