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家长应善于抓住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
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
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
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
惯的培养。当然,作为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
子做出表率。这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这就要求家长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
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
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有以下几点,提供家长注意:
1.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幼儿的习惯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为了培养好习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好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我两岁半的儿子
喜欢自己拿勺吃饭,虽然吃的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汤、饭粒,但我从不急不躁。坚持每顿饭都让他自己吃,并一边鼓励、
一边教给孩子方法。还常常夸孩子“真棒”、“真好”、“有进步”。不久,儿子不仅学会了自己吃饭,还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
养成良好习惯2.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
的性格特征。相同的信息重复地传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
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
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
子好的习惯家长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3.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1)家长不要总是去说教,唠叨只会让孩子反感。
(2)家长注意言传身教。首先家长要有好的行为习惯,以此来带
动孩子;其次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孩子要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并告诉他爸爸妈妈希望他有这们的习惯就成了。
(3)家长在日常谈论中多说一些有好的行为习惯的人有怎样好的
结果等例子。
三、要善于纠正孩子已有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灵活处理,忌墨守成规;设身处地,忌专横高压;恩威并重,忌言行偏;行为指导,忌唠叨罗嗦;鼓励为主,忌负面强加;宽严互渗,忌
情感失控;坚定立场,忌迁就退让;具体明确,忌抽象模糊。
总之,一个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所作所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的
表率作用很重要,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好习
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英国
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就让我
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吧!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去探亲访友,还是在家中款待亲朋好友,这都是让孩子学习礼仪、提高交
往能力的好机会。
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待客之礼。在等待客人拜访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告诉孩子见客人应有的礼节,如在客人面前应面带微笑,起身主动问好;对客人的提问认真回答;
孩子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送水。在家长
与客人交谈时,告诉孩子不要打闹嬉戏,更不要随便插嘴和吵闹,
尤其是不要对客人评头论足,不要向客人讨要礼物等。客人临走时,也要孩子送至家门口,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家长良好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社交礼仪的最好榜样。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以好的影响。平时,家长就应创造机会
一让孩子多实践,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人际交注活动,对孩子的礼貌
行为及时肯定赞扬,让孩子体验到礼貌行为带来的愉悦,以利于巩固、重复这种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当
着客人的面,千万不可责怪孩子,这会让客人难堪,孩子恼怒。不
要当着客人和孩子的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
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实际生活当中,孩子眼中看到的还不是一个到处人人彬彬有礼、礼让谦和的世界,一些家长平时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
孩子回到家庭这个小环境,在百般宠爱下,所有坏习惯都会故态复萌,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能不断运用和巩固良好礼仪的环境,使其内化为孩子持久的行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