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爱情婚姻
    《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是我国古代传统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在诗篇中,她的形象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人生境况的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形象特征。
    《诗经·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极为出的篇章之一。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具有诗的特征,而且如小说一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生活情状。更出的是它塑造了一个形象丰满的不朽的艺术典型,为我国古代艺术形象的画廊里增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同时,这个人物形象不是固定不变的,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了一种迥乎不同的思想性格,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大致来讲,是三个阶段,三种形象。
    一、爱情中的纯粹痴情
    也许没有经过社会风浪的淘洗,也许没有见过尔虞我诈的明争暗斗,也许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氓》中的女主人公在恋爱时期犹如大多数少女一般,显得单纯而痴情。“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那个男子一开始便表现得极为虚伪做作。他装着笑脸,以
交易为借口,别有用心地骗取了女子纯真的爱情。可惜,这个温婉美丽的少女太过单纯,看不透他的本质。男子软硬兼施,偶尔也发发脾气,使女子很快便允诺了他的求婚。很快,这位女主人公便陷入了爱情的泥淖不能自拔。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的他们也像是世间绝大多数痴情男女一样嬉戏说道苦笑、海誓山盟,享用天下爱情的浪漫与唯美。他们偶尔也存有小小的分别,这时女主人公就坐卧不宁,如痴如狂。她“乘坐彼垝垣,冀望复关。不见踪影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整体表现出来猛烈的对恋人的“不见踪影则弊,既见则晴”的痴情。连她自己在后来的回忆起中,也指出自己曾经太过痴情,她说道:“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并无与士耽!”她总结了爱情时期自己乃至绝大多数女子的沉迷于与痴情。
    总之,恋爱中的女主人公还是单纯的、痴情的、浪漫的、理想的。她没有对男子做进一步的了解与考察,亦没有对生活做长远的规划与打算,她毫无心机,毫无思量,只是沉溺于当前的甜蜜与温柔之中,追求着自己理想的爱情与婚姻,结果埋下了必然使人悲痛伤心的种子。
    二、婚后的Sauve忠贞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在经过一番甜蜜的浪漫与彻骨的思念之后,他们终于品尝了婚姻的圣果。作为一个传统的普通下层劳动妇女,《氓》中的女主人公勤劳刻苦、忠于婚姻。“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多年来她起早贪黑,日日为家务而辛苦劳作,而且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的贫穷困苦的生活之中,她仍然恪守妇道,忠于丈夫。但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丈夫竟然是在妻子没有任何差错的`情况下,最先背弃妻子,背弃婚姻。这个无耻的男子行为卑鄙、前后毫不一致,爱情又没有定准,总是三心二意。而且“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当心愿满足后,便开始以暴力妻子。“痴心女子负心汉”,我们可以想到这位勤苦忠贞的女子在当时所受的精神与身体的折磨与伤痛。命运之苦,竟然连她的兄弟们也不了解,反而都讥笑她,真是雪上加霜。
诗经爱情
    《氓》中女主人公的这种Sauve忠贞的品性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各界普通劳动妇女们的共同品质,并沦为一种宝贵的文化传统、道德标准、人格职业道德代代相传。这位女主人公正是社会各界妇女们的缩影,就是她们的典型代表,具备极强的普遍性与典型性。同时,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们意外而艰苦的生活状况与卑下的社会地位,念去令人心生仁慈同情之心、悲惨伤感之意。
    三、弃妇的怨恨清醒
    然而,这样一个Sauve重情、忠贞不贰的美丽的劳动妇女却在“桑之落下矣,其徐而陨”的情况下被无情寡义的丈夫所丢弃。华落衰,衰爱弛。这整体表现出来做为旧社会劳动妇女命运的凄惨与意外。那么,一个旧社会的被遗弃的劳动妇女对于这一切又能够如何呢?对于大多数弃妇而言,亦就可以“静言思之,张稷悼矣”。在痛苦意外之中独自放不下。《氓》中的女主人公也不完全相同。但难能可贵的就是,她除此而外,更多更充份地整体表现出来了一种非常猛烈的愤恨痛苦之气与冷静隐忍的态度。
    她开始追悔自陷情网:“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里,女子并不自私,在这令她十分伤痛的时刻,她不仅仅悔恨自己当初坠入情网,不是只为自己的个人恩怨而发牢骚,而是在向广大妇女同胞们发出呐喊,告诫她们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要她们正确对待和处理男女感情。此时,《氓》中的女主人公是伟大的,是清醒的,是极富理性的。
    她可能将就是必须使天下的妇女们进一步正视那些薄情郎、负心汉的真面目,于是又带着十分猛烈的愤恨与痛苦之情控告男子:“桑之未落下,其叶沃若”,“匪去贸丝,去即为我求”,“女也郁闷,士贰其行。士也仁者,二三其德”。这位无耻的男子已经开始只是觊觎于
女子的美貌,并表里不一、居心叵测地套取了女子的身心,然后就三心二意、负情背德。这样一个丑恶的面孔,真真自讨没趣女主人公曾经的假戏真做苦思,亦自讨没趣女主人公的Sauve持家。这首诗歌就是一位弃妇在民事诉讼婚姻悲剧,所以从头至尾不论是在回忆起什么,都始终蓄积着弃妇的痛苦与懊悔。
    一个本来对生活充满无限期盼、对未来充满无限渴望、对丈夫充满无限爱恋的女人,在一切遭到毁灭之后,她又该如何呢?《氓》中的女主人公头脑清醒、处事果断决绝。她在回忆了过去的种种不幸遭遇之后,在对天下女同胞们提出了一番忠诚的劝诫之后,她毅然决然地与那个薄情寡义的负心汉决绝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样,一个敢于反抗旧社会,敢于为自己遭遇鸣不平的怨恨伤痛而又刚毅坚强、清醒理智的妇女形象便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总之,《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我国古代传统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之一,就是我国古代文学刻画的极为顺利的艺术形象之一。随着生活境况的相同,她的形象也整体表现出来了与之适当的相同特点。具有极为猛烈的阶段性、复杂性与发展变化性。但这一切又都集中统一而又通畅连贯地展现出在这位女主人公身上,沦为我国古代社会各界普通劳动妇女的悲剧缩影,沦为当时妇女命运的真实写照,具备极强的典型意义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