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其中关于爱情婚姻的诗歌占了很大比例,堪称千年婉美的情韵,浪漫爱情的颂歌,让后人广为传颂,吟咏至今。这些婚姻爱情诗包含甚广,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悠悠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家庭、相亲相爱等的婚姻家庭诗;甚至囊括了人们不愿看到的一些表现不幸婚姻的弃妇诗。非常广泛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了坦诚真挚的情感,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俗图。 一、《诗经》里的爱情诗——恋爱观
(一)爱慕表达的热情率真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诗经》里的青年男女是怎样表达爱情的。诗经时代劳动人民的恋爱生活是比较自由的,不是所有的婚姻都受封建礼教、宗法制度的严重束缚,所以青年男女常常用诗歌率真大胆地表白爱情,感情诚挚、热烈、纯朴、自然。内容丰富而又多彩。 1、男子对女子的悦慕,以《郑风· 出其东门》、《周南· 关雎》为例。 2、女子对男子的爱恋,以《郑风·褰裳》、《郑风·东门之墠》、《召南·摽有梅》为例。
(二)古代男女幽会相会的古朴自由 周代虽然已经有了一套以聘娶制为特,六礼仪节为主要内容的婚姻制度,但是民间同时也存在着一种男女欢会、自由选配的风俗。这种风俗大多是在春天时进行,并且这种活动也是政府所鼓励的,通过这种方式青年男女们自由求偶。以《郑风·溱洧》、《邶风·静女》、《召南·野有死麕》为例。
(三)求之不得情形惆怅痛苦 恋爱并不仅仅是相会的快乐和相亲相爱的幸福,还有相恋过程中有矛盾、烦恼和求之不得的惆怅。以《秦风· 蒹葭》、《郑风·子衿》、《鄘风·柏舟》为例。
二、诗经里的婚嫁诗——婚姻家庭观
(一) 美好婚姻的期许,夫妻生活的和睦 不论是经由媒聘六礼或是幽期相会的方式缔结姻缘,有缘人得成眷属,自有道不尽的甜蜜和喜悦,两人共同组建的家庭也必定充满和谐与欢乐。这种对新婚的祝贺和礼赞,对新嫁娘的歌颂直率而热情地表现在《诗经》中。以《郑风·有女同车》、《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为例。
(二) 夫妻分离的闺怨 在周代,丈夫出征远役是造成夫妻分离的最主要原因。武王翦商之
后,虽因有周公、召公、吕望等贤臣之辅佐而建立了稳定的政局,但成王即位之初,周公摄政,引发武庚联合三监叛乱,于是有周公东征之举。后来徐淮戎狄等蛮夷侵扰寇边,也使得西周历代王朝均有对四方的征伐和军事防御。所谓“外有征夫,内必有思妇”。烽火狼烟,征战不断,反映在《诗经》中,有大量以思妇口吻所写的表示哀怨期盼的闺怨诗。以《召南·殷其雷》、《王风·君子于役》、《邶风·日月》为例。
(三) 婚变离弃的不幸 《诗经》时代,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密,但多数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婚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品也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即时在反映恋爱过程的情诗和反映恋爱结局的婚嫁诗中,固然唱出了少男少女们发自内心的爱情呼声,但是在婚后的生活中,如果夫妻间发生感情的破裂,受戕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由此产生了《诗经》中描写女子婚姻不幸的诗和弃妇诗。《诗经》里所述的夫妻婚变,除了《我行其野》是弃夫所写外,其余皆为弃妇口吻,而女子被弃的原因,只有《中谷有蓷》一首诗出于生计所迫,其余都起于丈夫的喜新厌旧,无情背德,妻子的芳华稍逝即被视为衰。以《邶风·日月》、《卫风·氓》为例。
三、诗经中的妇女较强的自我意识及其对现实的抗争
(一)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大胆追求爱情
(二)冲破世俗观念,维护爱情的抗争精神
四 、启示——谨慎对待爱情,从容对待婚姻
在孔子《论语》中多次提到《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所谓中庸是指不偏不颇,处于两个极端的中间。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有过度、不及和适中三种状态,只有中庸才是美德的特性。我认为这种观点同样适用于爱情婚姻中:对爱情的过分迷恋,对婚姻的过分怨恨都是不好的,只有以中庸的态度对待两者才是正确的。针对诗经中大量的痴迷爱情的男女,以及被男子抛弃后产生的对婚姻绝望怨妇而提出以下二点,希望将古人所写的诗经达到为后人指点迷津的效果。
>诗经爱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