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一、 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水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2.“大的,水的,花的,黑的”是写鸟的_________;“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是写鸟_________的状态。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认为“鸟的天堂”这个地方不单有_____,还有_______,是_______。
4.文段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 加了引号是因为这是 _______ ;第二个“鸟的天堂”没有加引号是因为 __________。(填序号)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
②表示这里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5.仿写句子。
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一到课间,我们的校园就热闹起来,到处都_____________,到处都是______________。
二、 课内阅读。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 duò  dòu)。上了点儿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chuò  c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横线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第2自然段,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__
______的美,我是从________这个词知道的;再写________的美,我是从________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________ 的美,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几个词知道的。
4.用波浪线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大的,小的,(  ),(  ),有的(      ),有的(    ),有的(    )。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  )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    )。一只百灵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拍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那歌声真好听。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近义词。
静寂——(______)  热闹——(_____)
3.文中划线部分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______、_____;鸟的颜:_____、_______;还写了鸟的不同姿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片段选自课文《_____》,作者是_________。
四、 课内阅读
读书(节选)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段中“含泪上床”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看越明白”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部分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
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这段文字应用(  )的语气来朗读。
A.焦急、无奈    B.沉重、低沉    C.自然、从容
2.对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的是在圆明园内游览时的感觉,从侧面衬托出圆明园的辉煌。
B.这是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圆明园中景物的特点。
C.这句话写出了圆明园的景物让人置身其中容易产生幻想的特点。
3.文中画“    ”的句子是个______句,在文中起到_________的作用。
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_____)(填序号)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4.读了选文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_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这段话补充完整。
圆明园曾经______________,可现在它_____________,圆明园的经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