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1.地理区位
齐云山镇位于安徽省南端、休宁县西部,地处东经117°57'~118°7'、北纬29°7'~29°50'之间。南与渭桥乡紧挨,北与蓝田镇相连,西与黟县渔亭镇接壤,东与休宁县城毗邻。全镇土地总面积108.88平方公里。
齐云山镇区位优势明显,是周边地带物资、商品的集散地,是黄山大旅游格局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东距黄山市府及飞机场33公里,西临古民居西递12公里,北距黄山景区40公里,皖赣铁路,省道慈张公路东西穿境而过。镇区境内有岩前火车站,交通十分便捷。
2.历史沿革
齐云山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岩前”,因位于齐云山白岳峰前方而得名为岩前。1988年改“岩前”为“岩前区”。1992年撤区并乡后,为适应发展齐云山旅游形势需要,树立齐云山旅游品牌,特改“岩前区”为“齐云山镇”。
休宁县于2004年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兰渡乡镇建制并入齐云山镇。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齐云山镇所在陆地属原始江南古陆,在距今约18~6亿年的震旦纪的地壳褶皱运动中诞生。境内地貌以中低山及丘陵地貌为主。
2.气候特征
齐云山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2℃,常年平均降水量1613.7毫米,无霜期230天左右,70%的降雨集中在春夏两季。主导风向以东北风和偏东风最多,夏季多西南风或偏东风,冬季多东北风,春秋季节风向比较紊乱,但仍以东北风和东风较多。
3.水文条件
3.1.1横江概况
境内主要河流横江发源于黟县白顶山南麓,全长69.8公里,有大小支流49条,流域面积99
7平方公里,在休宁县境内长40.2公里,流域面积556平方公里。该河自西向东横贯齐云山镇。流经本镇东亭、岩前、岩脚、环居、兰渡、典口、六个行政村,镇域总产12公里。横江正常水位在155.50m,年最低水位为154.00m。最高水位为158.00米,年平均最大径流量为1134.4万m³。最高程156.00m。河道底平均宽度150m。镇域内横江支流共有8条,其中,最大支流为东亭河,发源于黔县殷溪岭,其次为龙源河和渠口河,发源地分别位于本镇余家坦和渭桥乡凤山。
横江的主要防洪设施以兴建在河上的拦蓄水碣坝及沿河防洪堤为主。镇域内横江河床共建碣坝8座,砌块石防洪堤1处,长780m,堤坝顶标高157.50m。防洪设施以3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碣坝工程除拦蓄水洪水外,还担负农田灌溉效益。据史料记载,我镇域内遇重大洪灾三次,其中最大一次发生在1996年6月底至7月初,是五十年一遇洪灾,洪水最高水位达158.00m,造成我镇江村、张村、兰渡、塘坞等12个村民组受淹,农户住房进水,部分房屋坍塌,水利、电力设施严重受损,经统计核算,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另外两次洪灾发生在1954年和1969年。
横江河床现有桥梁8座,其中,明清时代条石拱桥两座,分别为齐云山风景区的登封桥,全
长140m,桥面宽5m,单孔跨度8m;兰渡古桥长120m,桥面宽4.5m,单孔跨度8m。另外,均为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板。其中,黄祁景高速路口一座,长130m,桥面宽16m;齐云山旅游桥一座长140m,桥面宽6m。典口、西馆、坞溪三座漫水桥,均长130m,桥面宽4.5m尚有一座观景桥正在新建中。
3.1.2水坝分布
全镇共有小(二)型水库四座,分别位于:龙源村酸梅树水库,坝型为土石混合溢流坝,坝顶高程272.33m,最高坝高15m,坝长48m,放水口最大流量0.6m³/s,溢洪道最大泄流量216立方米/s。灌溉面500余亩。总库容24万m³。环居村馆塘水库,坝型为心墙土坝,坝顶高程182.91m,最大坝高10m,坝长为30m。放水口最大流量0.2m³/s。溢洪道最大泄流量4.2m³/s,灌溉面积300亩,总库容12.8万m³。典口村江源水库,坝型为心墙土坝,坝顶高程155.88m,最大坝高8m,坝长为70m。放水口最大流量0.4m³/s。溢洪道最大泄流量5.6m³/s,灌溉面积200亩,总库容10万m³。兰渡村下窑水库,坝型为心墙土坝,坝顶高程157.78m,最大坝高4.5m,坝长为50m。放水口最大流量0.3m³/s。溢洪道最大泄流量2.6m³/s,灌溉面积200亩,总库容10.2万m³。
三、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
全镇总面积108.88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共有耕地14580亩,林覆盖率达76%,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2旅游资源
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6%,植被完好。2007年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镇域内横江之畔的齐云山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著名道教圣地。
齐云山镇境内有着古山、古水、古桥、古村落等众多的人文古迹,自古就以“环境清幽、风景优美”而自居,更是以境内有齐云山山上山下协调发展,依托齐云山等丰富优美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在抓好齐云山上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的同时,搞好齐云山同山下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准确定位和完善集镇的旅游休闲功能,不断提升经济强镇的服务层次和水平。一方面立足于增强中心镇的综合功能和带动能力,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的小城镇体系;另
一方面在高起点规划建设小城镇的同时,重点加强城镇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服务功能,尤其是吃、住、购、娱方面的设施功能建设,从而不断提高齐云山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档次。
3.农业资源
农业生产以水稻、玉米、油菜、茶叶、大豆为主,其中2009年茶园面积为399公顷,茶叶总产量为308吨。
土特产品
齐云山犹如一颗断熠熠闪光的明珠,镶嵌在安徽省皖南风景旅游区。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蕴藏着丰富的物产资源。
齐云山土特产资源也很可观,品类多达数百种。名闻遐迩的“白岳黄芽”是此山出产的名茶。其泽黄中隐翠,一叶包一芽,恰似金边镶银箭,外观雅致,冲泡后有独特的兰花芳香,具有“鲜、醇、浓、甘”的特。此外,本山还产“弹琴蛙”、“东方蝾螈”珍稀动物和刺胸蛙、鹰嘴龟、竹鸡、斑鸠、山雉、野兔、麂子、果子狸、小竹笋石耳、红花菜、山蕨菜等
山珍野味。齐云山小竹笋曾作为礼品赴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土特产品展览。近年来,这里生产的香菇、鲍鱼菇、凤尾菇、石鸡等已成为制作我省著名的徽帮菜系的主要原料,是享誉很高的佐餐珍品。
4.生态资源
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黑麂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山鹿、大鲵、猴面鹰、四不象、穿山甲、翠鸟、双尾褐风蝶。安徽省一级保护动物有狐、花面狸、豹猫、灰喜鹊、雨燕。名贵植物有香果树、杜仲、银杏、金钱松、三尖杉、厚朴、毛红楝子等。
森林覆盖率73.1%,树种以松树、杉木、毛竹为主,活立木蓄积量超过5万立方米。名木古树有榔梅、木瓜、紫薇、银杏等,树龄大多在200年以上,最长的有500年。
生物多样性
“春有桃柳夏有荫,金秋菊桂冬有梅。”一年四季,齐云山以其迷人的景致吸引着广大游客。景区林木繁茂,松、柏、榉、银杏、紫楠、香果、枫香等百年古树和珍稀树种遍布全山,
各种珍贵树木达二百余种。有的盘根错节,华盖如伞;有的花红似火,叶绿如翠。这些树木历经沧桑,阅尽白岳春秋。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三尖杉”,它的根、茎、树干、树皮中所提炼出来的酯碱,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功效。
齐云山中药资源门类繁多,出产的前胡、百部、首乌、木瓜、黄精、桂皮、灵芝、马勃、望春花、石楠藤、金樱子、天视子、绿梅花、刺猬、蟾蜍、祁蛇、眼睛蛇等动植物药材计三百九十多种,可谓“天然药库”。其中,“香风茶”是感冒的良药,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产量居全省之冠。
四、人口现状
2011年末齐云山镇全镇在籍人口为13199人,户数4177户。 其中非农业人口为592人。从历年人口变化中可以看出,由于外出务工人数的较多,齐云山镇前几年净增人口为负增长,但随着齐云山镇大力发展旅游等产业,全镇净增人口开始由负回正。
近三年齐云山镇人口统计年报表
年 份 | 年末总户数(户) | 年末总人口 | 本年度人口变动(人) | |||||||||||||||||
合 计 | 合计中: | 性别 | 年龄 | 出生 | 死亡 | 迁入 | 迁出 | |||||||||||||
非农业人口 | 未落常住户口人员 | 男 | 女 | 18岁以下 | 18-35岁 | 35-60岁 | 60岁以上 | 合计 | 男 | 女 | 合计 | 男 | 女 | 省内迁入 | 省外迁入 | 迁往省内 | 迁往省外 | |||
2009 | 4175 | 13486 | 582 | 6783 | 6703 | 1721 | 3210 | 6102 | 2453 | 109 | 49 | 60 | 31 | 21 | 10 | 46 | 16 | 63 | 27 | |
2010 | 4154 | 13110 | 575 | 7239 | 6673 | 1783 | 3461 | 6224 | 2444 | 94 | 58 | 36 | 47 | 20 | 27 | 97 | 22 | 200 | 34 | |
2011 | 4177 | 13199 | 592 | 6675 | 6524 | 1582 | 3338 | 5906 | 2373 | 103 | 51 | 52 | 17 | 12 | 5 | 100 | 32 | 103 | 18 | |
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统计表
年 份 | 外出务工经商人员 | 外出人员流往地区 | ||||||||||||||||||
省内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广东 | 福建 | 江苏 | 浙江 | 其他 | ||||||||||||
人数 | 有狐育龄妇女数 | 人数 | 育龄妇女数 | 人数 | 育龄妇女数 | 人数 | 育龄妇女数 | 人数 | 育龄妇女数 | 人数 | 育龄妇女数 | 人数 | 育龄妇女数 | 人数 | 育龄妇女数 | 人数 | 育龄妇女数 | 人数 | 育龄妇女数 | |
2009 | 3196 | 1273 | 380 | 230 | 38 | 11 | 18 | 5 | 353 | 140 | 230 | 71 | 37 | 12 | 187 | 69 | 1750 | 681 | 203 | 54 |
2010 | 3207 | 1339 | 390 | 201 | 28 | 9 | 12 | 5 | 320 | 130 | 234 | 70 | 36 | 11 | 174 | 75 | 1803 | 780 | 210 | 58 |
2011 | 3262 | 1087 | 330 | 210 | 30 | 7 | 10 | 4 | 302 | 142 | 212 | 65 | 28 | 10 | 186 | 72 | 1966 | 528 | 198 | 49 |
五、社会经济
1.经济概况
2011年,全镇上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目标,集思广益、科学定位,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突出工作重点,使全镇经济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跨越性的突破。全镇财政收入已完成1520万元,同比增长398%;固定资产已达5.759亿元,本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全力做好大招商、大建设发展篇章,项目建设进展见真效。云山诗意一期67套别墅已销售一空,项目区内的二期与“非常道”步行街已开工,项目区内被征迁户得到平稳过渡和安置。博明休闲养生之都63000平方米酒店主体工程2组基本封顶。由徽翰公司投资新项目白岳会所已着手进行征迁。祥源集团合作开发建设的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成功入户,建设计划5年,总投资规模105亿元。
2.特产业
铁扫帚别名铁马鞭、竹帚子、地面草等,因其茎具有分枝多、细、柔韧性极好,不吸水、
弹性强、不易折断等优点,故多为家庭、单位作扫把之用。近年来,齐云山镇党委政府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铁扫帚种植业。众纷纷利用家前屋后、田边地角、菜园旱地种植铁扫帚。该镇半源村还发展了270亩种植基地,铁扫帚种植业已成为该镇特产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