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同年龄阶段健康的保护与促进(十)
人生老年阶段健康的保护与促进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1.85亿,占总人口的13.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3亿,占总人口的9.1%。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多,健康情况堪忧,他们有2/3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健康情况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幸福与快乐,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健康老人的标准。老年生活质量阶段是指60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于1995年对健康老人提出了10条标准:
健康促进1、躯干正常,无明显畸形、驼背等不良体型;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2、神经系统正常,无偏瘫、老年性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3、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4、无慢性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
5、肝、肾方面,无内分泌代谢疾病,无恶性肿瘤及影响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
6、有一定视听功能。
7、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
8、能恰当的对待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
9、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
(二)人生老年阶段健康保护与促进的中心目标
1、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单纯的防老防病、维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为目标,上升为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
2、动员全社会关心帮助老年人,创造条件,促进交流,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3、提供完善保健服务,预防疾病发生、及时患者、促进康复,让病残者走出病榻,真正提高生命质量和价值。
4、针对人特点,就营养、休闲娱乐、学习、锻炼和日常生活等,提供再教育。
5、完善心理调适机制,帮助老年人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消除危害健康行为,重建健康促进行为,从退休后的适应角变换,到社区临终关怀,提供全程服务。让老年人以充满尊严和无悔的心情,有尊严的走完人生最后的旅途。
(三)人生老年阶段健康保护与促进的方法
1、坦然面对、接受和适应自己衰老的现实,不悲观失望,不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所压抑。人类只有认识到自身会衰老,并努力去揭开衰老之谜、延缓衰老,才能有效地防治老年性疾病,推迟老年的进程,最大限度地保持健康,延长生命。
2、坚持体育锻炼。老年人需要增加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参与社区活动,增加人际交往,来愉悦心神,增强体质,改善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能力,延缓衰退、衰老和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1)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不要太复杂,强度不要太大、运动密度要小、易懂易学易做,不受年龄、性别和一般生活条件的限制,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可以持之以恒、终身坚持的
各种有氧运动。贵在坚持并与防病治病有机结合起来。
①保持心、肺功能宜选择:行走、太极拳、健身操、健身舞、扭秧歌、爬山等。
②防止肌肉力量及耐力衰退宜选择:手扶高处的俯卧撑、对墙推、冲拳运动等来保持上肢肌肉力量及其耐力;半蹲起、高姿蹲马步、半蹲跳等来保持下肢肌肉力量及其耐力;斜板上上身在高处的仰卧起坐;腹背运动,以及安置在社区的扭腰盘、伸背器等来保持腰、腹、背肌的力量及其耐力。
③保持柔韧性宜选择:各种伸展运动、腹背运动、压肩、转肩、摆臂、压腿、踢腿、摆腿、弹腿等。
④养生和康复可选择:太极拳、自我按摩、瑜伽、健身球、门球、赤脚行走等。
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更好的确定运动处方。
(2)体育锻炼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要学会自己订计划、自己能评价、自我能监督,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掌握自己的健康状
况,以便更好的确定运动处方。
②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运动,定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避免盲目性。
③重点加强心、肺功能锻炼,这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④充分考虑血管弹性减低、血流阻力增加、心脑血管功能减退等特点,合理安排活动量。坚持适度性原则,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防止过量,超过心脑血管承受能力,使功能受损,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
⑤坚持柔韧性练习,防止和延缓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化。
⑥选择好运动的时间、运动场所、好搭档,多参加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减轻常见的孤独感、寂寞感、无助感等心理压力。饭后不宜马上百步走。俗话说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指吃饱了还要运动,不要误解为饭后立马去走。因为,饭后胃部膨胀,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收缩,使心肌供血减少,这时走步,容易加重心脏负担,老年人心功能减退,特别是患有冠心病时,心脏负担加重与供血不足相结合,就有可能加大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饭后至少要休息1小时以后去走,以改善心肌供血状况,才更有利健康。
⑦遵循运动锻炼的循序渐进、经常性、因人而异、安全、科学等基本原则,坚持合理、适量的、持之以恒的科学运动,增进健康。要避免一些具有一定程度风险的运动,防止受到伤害。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普遍性、无形性、突发性、严重性等特征。速度过快、颈部绕环、低头、压腿、用后背撞大树,以及太早起床晨练和晨练运动量过大等,都可能发生意外,出现不幸事件。运动要缓慢柔和,呼吸平和。
⑧晨练不宜太早。太阳未升起以前,地面空气缺少对流,较为混浊,还易受凉感冒。
3、注意卫生保健。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病的高发期,需要获得社会和家庭提供的预防、和康复服务,自己应主动去获取健康服务,以增强各种抵抗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1)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同,对于人体的健康和衰老产生的影响也不同。经常锻炼、规律而充足的睡眠、不吸烟、不饮酒或少量饮酒、饮食有规律、控制体重是影响生理年龄的6个因素,尽管人们不能改变出生的年分,只要能做到这6项,通过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清心寡欲,乐生、乐活、慢活等等,是可以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健康的长寿,安度晚年。
(2)防治胆石症。胆石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70岁以上老人半数患有胆结石。预防的办法有: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坚持低脂膳食,不饮酒;加强体育锻炼,多跳跃,多饮水,防止胆石积聚;防止肥胖。
(3)定期检查身体。检查视力、听力和牙齿;经常监测血压;认真对待胸痛,防心脏病;要通过有规律的生活、低脂膳食、不饮酒。
(4)慎重用药,对自己常服药心中有数。人到老年,各器官、系统功能减退,疾病多,服药也多。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肝脏的解毒功能老化,对药物的耐受性减弱,在用药时一定要做到:
①就医用药。不在未经医生诊断的情况下,随意服药;明确是否需要用药,不需用药时就不要服药。
②选用自己常服的、熟悉的、适应的药,合理用药。不贪新、求贵,不追求使用新药、特效药。
③按时服药。
④慢性病患者,要坚持服药。以尘肺为例,由于抗纤维化药物疗程长,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一般需要连续服药2年以上方可见效,因此,不能半途而废。
(5)重新融入社会,善用公共卫生保健服务。通过社会提供的完善保健服务,预防和及时疾病、促进康复,走出病榻,真正提高生命质量。
4、做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老年人由于活动量减少,人体的代谢率降低,各项生理功能减退,消化系统的调节适应能力下降,这一系列老年化的生理变化,以及个人的医疗史,都深刻地影响到老年人的营养需要与对营养的吸收。一般老年人的营养膳食,要坚持易咀嚼、易消化吸收、不易引起便秘、富含老人必需的营养素等四项原则。
(1)多食以谷物为主的碳水化合物。少用甜食,做到粗粮、细粮搭配吃。年龄增长,体力活动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热能的需要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减少,而人对有的营养素比如钙的需求,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所以食量又不能减得太多。
(2)限制脂肪摄入。脂肪有助于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改善蔬菜食物风味,老年人需要
脂肪,但基于许多原因,老年人必须限制饮食中的脂肪摄入,尽量以植物脂肪为主,少吃动物性脂肪。
(3)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由于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慢,负氮平衡容易发生,老年阶段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不会改变。但老年人总的进食量减少,对蛋白质的利用能力降低,只有多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保证足量的、优质的蛋白质的供给,才能补偿功能消耗,维持人体组织代谢与修补的需要,增强抵抗力,避免老年性蛋白质缺乏症。有些老年人强调素食,致使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这会加速肌肉等组织的衰老退化,使酶的活性降低,引起贫血和抵抗力下降,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选择蛋白质既丰富,又是低脂、富含纤维的食物更有益于健康。慢性便秘、心脏病或糖尿病患者以豆类、豆制品和谷物作为蛋白质的来源,既易咀嚼,又经济,效果也好。
(4)调整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量。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改变了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有的需求增加,有的需求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