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在《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第二章中涉及到的几项研究,我按照研究方式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 访谈 戴蒙和哈特对少儿自我认识的研究就是采用的访谈法,设计了详细的访谈提纲和计分标准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其他在研究交互反观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所讲到的比赛游戏也部分采用了访谈法,让被试描述自己行为的原因以及对对方行为的解释。
2、 观察 这一章中介绍的很多研究都采用了观察法,一方面由于婴儿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只能观察其行为来探讨内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即使儿童已经发展出良好的语言能力,语言和行为可能存在不符,这时可以通过观察行为和言语的不符来进一步探讨自我发展的过程。本章中最初介绍的镜子研究,探讨儿童身体自我形成的过程;后来的猜子游戏、比赛游戏等也属于观察研究,具体来说,属于参与性观察。
3、 行为实验 实验法能够比较好地控制变量,直接研究自变量(主要是年龄)对因变量的影响。所以在研究中经常会被用到。这一章节介绍的实验,也有很多属于实验性研究,如角采择实验、第心理自我48页开始介绍的研究掩饰情绪和隐蔽动机的实验以及数学动机实验。
4、 日记法 在本章的最后几节介绍观察者自我意识的演化特征以及自我社会性探索意识的形成时,分析了大量学生的日记。这些日记生动地证明了自我意识发展阶段的存在,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发展过程。而且,这种研究方法也与这些儿童所处的独特阶段有关。探索自我社会性意识时的孩子虽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是也存在很多的冲突和矛盾,很可能无法直接裸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写日记这种方式更能够帮助他们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几点启示和问题:
1、 研究自我多采用行为实验,以及访谈和观察的方法。“自我”是心理学中非常核心的概念,涉及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调节等。因此,无法直接测量和观察,只能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推测内在的发展过程。因此,关于自我的研究往往设计非常精巧,并且对研究者的洞察能力和理论素养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2、 角采择实验,以及其他关于人际关系的实验也可以用来研究自我的发展。角采择实验往往被用来研究道德意识的发展,现在我才知道它也适用于自我发展的研究。由于自我是在人际关系中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对他人或其他客体
知觉的发展(也就是本章中提到的交互反观自我意识以及更高的发展阶段),因此对自我发展的研究离不开交互作用的情境,需要考虑个体对他人、对社会等的认识能力的发展。
3、 自我意识的发展可能也是自我保护机制、同一性形成的过程。个体为了保护自我,会形成保护机制,然而保护机制的过度使用却会影响个体发挥正常功能。同样,自我意识也与同一性的发展紧密相连:当个体解决了同一性混乱,完成了同一性的建立,可以说就已经形成了自我社会性探索意识。然而,虽然很多因素影响着自我的发展,什么样的自我才是健康的,如何达到这种健康状态,书中却没有明确的说明。
4、 在本书提到的部分实验中,对自我意识的定义比较狭窄。如数学能力测验中,个体的自我意识主要指个体对自己数学能力的自我意识,而不包括其他。这个实验的结果,也就是越是高年级的孩子,在认为自己数学能力较差后,就倾向于选择放弃考试。出现这种结果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还是受到个体成就动机的影响?这种结果是否可以解释为,大多数高年级学生可能由于某种特定的教育模式,形成了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因而表现为低数学能力和高逃避行为?